浙江在線8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應磊 通訊員 劉波 沈子琳)時值盛夏,單季稻處于分蘗期,防治蟲害十分關鍵。7月30日,寧波江北區農合聯莊橋現代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媛媛頂著烈日趕到農戶費森華的稻田進行蟲害監測。最近高發的蟲害讓她有些焦心,她說:“這段時間,田間水稻二化螟蛾量激增后又減少,馬上就到螟蟲防治的最佳時機,我們要根據一周來的測報情況來確定蟲的孵化時間,及時通知農戶開展防治,有效控制害蟲危害。”
作為“水稻女醫生”,今年已是34歲的李媛媛從事植保服務第11個年頭。在稻田里,她腳穿膠鞋,身穿防曬衣,一手拿著白瓷盤,一手拿著趕蛾棒,弓著腰在稻田里工作。她走的每一步都十分費勁,走幾步,就要用趕蛾棒拍動稻稈,將蟲子打落到瓷盤中。
烈日下,氣溫很快攀升到37℃。盡管記者戴著草帽,直射的陽光仍把臉曬得生疼。只見稻田里的李媛媛面色通紅,汗珠不斷從臉頰滴落。這一切絲毫沒有影響她的工作,將蟲子打落到白瓷盤后,李媛媛低下頭,眼睛距離白瓷盤只有十幾厘米,仔細辨認蟲子種類。
在記者眼里,一些小蟲幾乎肉眼不可見,李媛媛卻一眼認出了它們。“你看,這幾只是稻飛虱若蟲,還有5只稻飛虱成蟲,這蟲子刺吸植株汁液,容易造成水稻減產。”在觀察表層害蟲之外,李媛媛還拔起幾叢水稻,查找根基部的害蟲。
在一平方米的水稻中,李媛媛發現5個二化螟一齡蟲、2個二化螟五齡蟲。發現的害蟲數量之多,令她有些擔心,不由得加大了監測頻率。為了獲得更加科學的數據,她要走遍這片稻田。“各個位置都要走到,才能給出準確的防治蟲害方案。”李媛媛告訴記者。在水稻田完成一次病蟲監測,全程需要兩個半小時。
回到田壟上,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李媛媛趕緊掏出手機給費森華打電話,“費師傅,今天到你田里查了蟲,這幾天趕緊防治二化螟……”在電話里,她詳細告知了田間病蟲害情況和防治方案。
“高溫天氣水稻長得快,病蟲害也多,我們加大了服務農民的力度,增加去田間監測蟲害的次數。”李媛媛說,在她的團隊里,還有孫迪峰和孫凌,一個是85后,一個是95后。在這段高溫日子,他們每天早晨6時到測報點趕蛾計數,再至田間的誘集測報燈內取出蛾子計算蛾子數量,形成初測報告,作為病蟲害測報的基礎依據。氣溫越高,服務越忙。這段時間,李媛媛和她的團隊還要對1.2萬余畝的水稻開展統防統治飛防服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