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環保原創 正文

實招⑤丨過去的拾荒隊 成了垃圾分類的“正規軍”

發布時間:2019-04-28 14:23:24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霍翟羿

1556147700980_5cc0edf4159bb8144ed64e93.jpeg


  經驗:整編拾荒者隊伍+統一管理、持證上崗+做不好垃圾分類的拾荒者不能進小區

  浙江在線4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霍翟羿)打開黃色的其他垃圾桶,扯開一個垃圾袋,今年77歲的汪文華整理著袋子里的垃圾。他一邊把能賣錢的紙盒、塑料瓶、易拉罐收進編織袋里,一邊回憶著幾個月前在社區“上課”時學到的內容,“這些垃圾要丟在綠桶里,這些垃圾放回黃桶……”

  在余杭星橋街道班荊社區,像汪大伯一樣戴著手套、掛著名牌的拾荒“正規軍”還有20多人,他們已經成了社區落實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汪大伯

  汪大伯是安徽人,來杭州已9年。平時閑不住,他總是在垃圾堆里翻撿些垃圾賣錢,既是找點事做,也能補貼家用。“每天能撿四五袋垃圾,每袋七八斤重,能賣個幾十塊錢。”在班荊社區,這樣的拾荒者還有不少,年齡段集中在60-80歲,文化程度不高,流動性較大。

  “去年末,我們開始著手把拾荒者整編成一支隊伍,幫助社區做好垃圾分類。”班荊社區黨支部書記馮玲鶯說。

  馮玲鶯告訴記者,之所以會萌生這個想法,是因為對于垃圾分類工作來說,拾荒群體本身就有兩面性:拾荒者隨意翻撿垃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會影響居民做好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有時還會和物業產生沖突;但另一方面,拾荒行為本身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垃圾分類,從居民丟棄的垃圾里收集可以資源化利用的塑料瓶、紙板等,某種程度來說也促進了垃圾減量化,提高了分類正確率。

汪大伯進行垃圾分類

  “既然難以杜絕,不如讓拾荒者成為助力。”抱著這樣的想法,2018年底,班荊社區聯手轄區內各小區物業對拾荒群體進行了摸底調查,并集合了3個小區的20多名拾荒者,組建了3支拾荒者隊伍。

  隨后,社區對拾荒者隊伍進行了專門的垃圾分類培訓。培訓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方面,加大垃圾分類知識普及,通過專業人員課堂講解,明確垃圾分類方式方法及回收辦法,提升隊員知識儲備;另一方面,開展現場教學,實地講解破袋檢查、垃圾回收、錯誤投放垃圾歸位等要求,確保每位隊員都能做到準確分類。

  經過培訓的拾荒者,成了“持證上崗”的“正規軍”,他們在翻撿垃圾過程中,會根據之前培訓的內容,對分類不到位的垃圾進行二次分類,相當于給垃圾分類又上了一道“保險”。

  “對我們來說,這樣也挺好的。幫忙做點垃圾分類的工作對小區是好事,我們有了這塊牌子,也能‘正大光明’出入小區,‘無證’的拾荒者就進不來了。”汪大伯指著社區統一制作的拾荒隊員名牌,笑著說。

  當然,成了“正規軍”就是要接受考核的,垃圾分類做不好的拾荒者,可能會被小區拒之門外。記者了解到,班荊社區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拾荒整編隊伍管理準則和準入機制,社區工作人員會開展不定期抽檢并結合物業的日常管理,對拾荒隊員進行積分排名,多次考核不合格者不再納入拾荒整編隊伍。

標簽:拾荒;垃圾分類;整編;垃圾;持證上崗責任編輯:孫璐
相關新聞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