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來逸晨 許雅文 見習記者 沈聽雨 通訊員 高曉曉 張穎穎 徐尤佳 樓洋陽 長興報道組 張澤民 云和報道組 陳雅雯)你還記得冬日暖陽的樣子嗎?
在浙江,“流浪太陽”已經成為《流浪地球》之后最熱的詞。因為這個冬季,人們真的太少看到太陽了!記者從省氣象服務中心了解到,在剛剛過去的一周(2月11日-2月17日),全省周平均日照時數1小時,僅為常年同期的4%。
事實上,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浙江似乎一直泡在“湯”中,連超過半天的雨歇時間都很稀罕。究竟是“何方神圣”在翻云覆雨?這樣的天氣還將持續多久?
2月16日,游客在超山風景區賞梅。記者 王建龍 呂之遙 攝
2月18日,記者采訪了省氣候中心專家,對此現象進行揭秘。
冷冷的冰雨,與往年有啥不一樣?
它的特別,不在“量”與“強度”,而在“持續性”
從去年12月開始的連綿降水,已經連連突破各地歷史同期紀錄。
記者從省氣候中心拿到一組來自省內66個氣象觀測站、長達79天(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17日)的統計結果。內容顯示:在此期間,降水量全省平均296.8mm,比常年同期偏多八成;降水日數全省平均48天,比常年同期偏多20天;日照時數全省平均137.7小時,比常年同期偏少165.3小時。
“像這樣的情況,其實往年也有。”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從電腦里調出數據,“從歷年同期降水量來看,1997-1998年,2004-2005年,2015-2016年,這3個冬季的雨水異常豐富,降水量比今冬還多,此外,1974-1975年,1994-1995年,2002-2003年,冬季的冷雨下得也不少。”
不過,在毛燕軍看來,當下這輪的冬季降水,還是“蠻特別”的。它的特別,不在于“量”與“強度”,而在于“持續性”。
“從去年12月1日到今年2月17日,臨安、杭州、蕭山、桐廬、建德、長興、安吉、湖州……全省66個站點中有52個站點,也就是超過四分之三的氣象觀測站的‘降水日數’都破了歷史同期最多的紀錄。”毛燕軍調出今冬的統計數據。
持續降雨也讓陽光成了奢侈品。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12月1日到今年2月17日,共有東陽、武義、遂昌、麗水、青田、慈溪等39個站點的日照時數刷了新低,占到總氣象觀測站數量的一半以上。
這樣的日子,何時才能到頭?
“暫時還不好說。”省氣象臺的值班首席預報員周玲麗回答,“目前來看,降水仍將持續,接下來的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里,浙江大部分地區還是以陰雨天氣為主。其中,2月22日有望短暫放晴,陽光可能會從云層中漏下一些來,但23日又將繼續下雨。”
“梅雨季”背后的“終極秘密”是什么?
海溫異常讓“副高”跑偏,高空槽云系成為水汽搬運工
降水這般黏人,是不是有點“梅雨季”的感覺?
毛燕軍肯定了記者的想法:沒錯,兩者之間確有相似之處。而個中奧妙,還要從“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說起。
“副高,就是在副熱帶地區的下沉氣團,是動力作用下的暖性高壓。”其中,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我國天氣影響很大,浙江也不例外。它的位置隨著季節而變化。一般冬季,它會退到位于浙江東南面的海上,中心脊線在北緯15°附近。此后,隨著季節轉暖,再慢慢地向北移動到緯度更高的位置。
“這個冬天,副高的位置偏北,而且明顯往其西面的大陸地區延伸。”面對著一張氣象圖,毛燕軍比劃著,“按常年慣例,這應該是它春末夏初所在的位置。”春末夏初,指的便是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之間,梅雨季前期。
冬天的副高“蹦”到了梅雨季的位置,并在此長久穩穩地盤踞,無疑為綿延冬雨提供了基礎。“由于副高的控制,冷空氣下不來,冷暖空氣便在浙江一帶交匯。”記者從省氣候中心提供的全省“降水量分布圖”“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圖”中看到,這個冬天,浙江大地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多,最多的地區要數北部和西北部,“可以說,副高把雨帶頂到了浙北地區。”
當然,降水的形成,還需要豐富的水汽條件。這就不得不說到這場冬季雨戲的“副導演”——南支槽。毛燕軍解釋,作為攜帶大量水汽的高空槽云系,今年冬天,南支槽在“印度-孟加拉灣-緬甸”一帶出現,成為這個冬季的“水汽搬運工”,且異常積極活躍,源源不斷將低緯度地區的水汽“搬運”至長江中下游地區,成為副高在浙江地區導演“冷雨綿延”的“得力幫手”。
不論是副高還是南支槽,都是個“龐然大物”。放眼全國,隨著雨帶中心的擺動,包括江西、湖南、安徽、江蘇等省在內的江淮、江南地區,都是冬季降水主場區。
那么,今冬副高位置異常的背后,又藏著什么原因呢?
“最大原因,還在于海溫異常。”毛燕軍揭秘。原來,赤道中東部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深刻影響著大氣環流和太平洋東西兩岸的降水。自去年9月以來,這一帶海溫異常偏高,破壞了原有洋流結構,進而破壞了大氣環流的原況,其中就包括了對浙江甚至全國的天氣、氣候都有重要影響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使得它的位置“跑偏”。
“如果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范圍異常偏暖0.5℃以上,持續時間超過5個月,就能被定性為厄爾尼諾事件。”毛燕軍透露,去年9月至12月這4個月的數據都已符合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標準,“1月份的數據,目前世界各國還在最終落定階段,不過海水偏暖的情況仍然存在。”毛燕軍判斷,不久后,藏在浙江今冬連綿陰雨背后的“終極秘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偏高,就極有可能被判定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雨一直下,對生產生活造成哪些影響?
茶葉挺得住,蔬菜還充裕,“烘衣神器”受捧,健康要注意
2月16日,杭州飄起雨夾雪,西湖周邊的茶山難覓采茶人的身影。“杭州西湖產區的龍井茶受到的影響不大。”省農業農村廳茶葉專家陸德彪說,目前,西湖龍井產區的茶樹還在“休眠”中,抗凍害能力較強。但是如果在茶樹萌芽后,遇上較嚴重的“倒春寒”,如1℃左右或溫度更低的霜凍天氣,茶葉的產量質量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據了解,進入2月份,浙南溫州、麗水已經陸續有新茶飄香。2月6日起,永嘉、蓮都等地嘉茗一號(俗稱“烏牛早”)已零星開采,較常年提早大約一周時間。到2月11日,溫州、麗水已有近10個縣市區開采。
“陰雨天氣,溫度不是很低,可以有效抑制茶芽過快生長,對春茶品質有好處。”談起今年春茶的品質,云和縣經作站高級農藝師俞慧玲頗有信心。但連綿陰雨也導致茶農采茶不便,攤放時間增加,茶青價格略微下降,“較去年同期,今年每公斤茶青價格降了10至20元。”
相比茶農,菜農就沒有那么樂觀了。
長興縣虹星橋鎮長興任遠家庭農場里,負責人李守偉帶記者走進花菜大棚。“受長時間陰雨影響,花菜已經發生灰霉病。這種現象在整個蔬菜基地都很常見。”李守偉無奈地說。
省農業農村廳蔬菜首席專家楊新琴認為,這樣的天氣對蔬菜的影響主要是幾個方面:一是蔬菜基地出現積水,造成蔬菜漚根。二是蔬菜生長緩慢、前期產量減少。三是瓜菜育苗出苗率低;棚內秧苗也因缺乏光照、濕度大,造成弱苗、僵苗,秧苗素質下降。四是近期定植的茄果類、甜瓜等秧苗成活率較低,出現不同程度的凍害、萎根。五是病害發生加重。瓜類蔓枯病、番茄灰霉病及猝倒病等苗期病害發生率普遍上升。
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影響市民手中的“菜籃子”?楊新琴說:“總體上講,蔬菜市場供應總量充裕。而且現在物流發達,南菜北調、北菜南運非常普遍,目前市場價格比較穩定。”
陰雨天氣還要防范疾病發生。
記者從杭城幾家醫院了解到,受連日陰雨天氣影響,感冒、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多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驟增,季節性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看診人數也有所上升。
“寒冷天氣會導致人體血管收縮,發生血管阻塞概率大大增加。同時由于室內外溫差巨大,血管破裂概率也會增加,造成腦卒中高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卒中中心主任殷聰國說。
陰雨天氣也是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重要元兇。杭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志凌告訴記者,最近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比平時多了一倍左右,發病群體以兒童為主。
心理疾病同樣要倍加關注。“陰雨連綿,大腦里的松果體沒有足量光照,褪黑素分泌增加,會抑制分管人體細胞活性和興奮的激素,導致心情壓抑,造成季節性抑郁癥。”杭州市中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蕾說。
陰雨綿延數日,已經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從消費市場也可窺見一斑。
“我省干衣機、烘干機的銷售量同比增速都在300%左右。”據天貓工作人員透露,過去兩周,杭州、寧波進入平臺“烘衣神器”購買力前三甲,此外,溫州、金華、臺州地區也需求旺盛。
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出門,外賣訂單也隨之上漲。這個冬季,位于杭州市拱墅區的美團外賣“杭州天堂站”站長寧湘榕工作特別繁忙。“一下雨,訂單就增加20%到30%。”
雨下得越多,雨傘自然賣得越好。“去年12月以來,天堂傘的線上銷售同期增長了近50%,主要增量來自于冬季降水集中的華東和華中地區。”天堂傘線上運營商杭州亞細亞文化策劃有限公司運營經理余自勇告訴記者,往年農歷二月中旬左右進入的雨傘銷售旺季,今年已提前上演,“正月初十便開始了,整整提前了一個月。”
(記者 來逸晨 許雅文 見習記者 沈聽雨 通訊員 高曉曉 張穎穎 徐尤佳 樓洋陽 長興報道組 張澤民 云和報道組 陳雅雯)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