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18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魯明川)以建設生態服務型政府為目標,持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發揮政府在綠色發展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積極推進市場體制機制創新,激活資本的生態活力,促進市場的綠色發展。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經濟綠色發展報告2018》,浙江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一,成為美麗中國的先行者和示范者,開辟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地方實踐的新境界。
浙江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實施和深化“八八戰略”,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充分發揮政府在綠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保證綠色發展的公共服務供給。
首先,確立“生態優先”的價值導向,重構政府生態職能的實現方式,做到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行政等手段,提高政府的生態服務能力,將生態資源轉變成“富民資本”。
其次,將綠色發展納入政府的決策,建立和健全生態可持續發展制度,提高政府在綠色發展中的導向性作用,實施綠色考核機制,促使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推進綠色發展向縱深發展。
環境資源同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一樣,是有價值的經濟資源。浙江積極推進市場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自然資源、環境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綠色發展中積極利用資本的市場化作用,將生態環境資源推向市場,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創新各類環保投融資方式,激發資本在生態治理中的市場活力。
通過多年實踐,浙江在生態保護補償、水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礦業權交易等方面進行了市場化改革和實踐,并取得了成功經驗。尤其是在全面推廣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生態保護足額補償、環境損害賠償與保險等方面,力推市場機制創新,有效激活了資本的生態活力,有力促進了美麗浙江建設,引領地方綠色發展實踐。
堅持全方位全地域持續推進,打出綠色發展組合拳,保證綠色發展的連續性和實效性。建設全域大花園、打造特色小鎮,在社會需求、環境健康和經濟繁榮之間尋求平衡。
綠色發展必須堅持整體施策,形成全方位全地域持續推進機制。浙江在綠色發展實踐中,緊密結合生態環境實際問題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現實需要,打出綠色發展組合拳,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使浙江農村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從“一時美”走向“持久美”,從“形態美”跨向“制度美”;持續開展“811”環保專項行動,保證了浙江省環境保護能力和生態環境質量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實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一系列專項行動,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破解浙江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
浙江的大花園建設著眼于全域美、整體美、協調美,旨在打造“風景成片、風景隨行、風景入憶”全域大景區。通過大花園建設,打造優勢互補的生態產業鏈,解決產業條塊分割、資源浪費和污染集中的生態問題,實現不同產業跨區域的生態聯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格局。
截至2018年9月,浙江省先后分四批創建了135個省級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建設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態融合”發展的重要原則,其中生態元素是小鎮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生態特色小鎮與美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交相輝映,催生和吸引了一大批新型生態企業,成為“兩美”浙江新景區。大花園和特色小鎮的建設實踐,有力促進了地方產業的轉型升級,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明顯。
建立嚴格問責機制,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實現綠色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公眾參與度,建立生態保護統一戰線,繪就綠色發展“最大同心圓”。
制度是理念方針得以貫徹和實施的保障,浙江在具體實踐中,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強化綠色發展制度建設。
一是加強源頭嚴防。提高企業進駐的環境門檻,將高污染、重污染企業、拒之門外,實現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轉變。
二是堅持過程嚴管。完善信息公開披露機制,及時發布河流水質、空氣質量、污水處理設施達標排放情況等信息。建立企業環保信用信息“黑名單”,加大環保失信信息的曝光力度。
三是落實后果嚴懲。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對未達到區域環境保護目標、污染減排目標、環境質量目標的相關責任人進行生態危害問責,實現綠色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積極整合社會團體資源,推進綠色發展的社會機制改革與創新。據統計,浙江現有民間環保組織75家,總體上數量較多、機構較為健全、市場化和專業化程度較高、社會影響力較大。浙江各級政府在推進綠色發展過程中,積極調動民間環保組織和志愿者的生態參與意識,促進公眾更好地參與環保、監督環保,將公眾的意愿、熱情、智慧轉化成生態治理的具體行動。
【作者單位: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