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世琪 通訊員 邵甜 朱智翔)隆冬時節,流經淳安縣劉家村的新安江江水清澈,水鳥嬉戲?!耙郧把雌谒嫔掀≈?,今年垃圾明顯少了。”劉家村的村民說,新安江水更清了。
劉家村所在的這段水域,處于浙江淳安縣和安徽歙縣的交界處,水環境的改變得益于浙皖共同開展的一系列聯合整治行動。這個曾經容易被忽略的環保盲點,已經成為長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整治的亮點。
近年來,依托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跨區域聯合執法、建立全方位區域環保合作機制等措施,我省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整治工作,區域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18年,全省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的省控斷面比例達84.6%,比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水質斷面;全省設區市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4微克,比上年下降12.8%。
改善長三角生態環境,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成了妙招。以水為媒,前不久,浙江、安徽兩省簽署第三輪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兩省按照水質目標要求更高、補償方式更加多元等原則,共同設立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確保水環境質量穩定并持續改善。
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實踐不只發生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之間,在我省,這種“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的機制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2018年2月1日,開化縣與常山縣正式簽訂了《錢塘江(上游)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成為省內最先簽訂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的兩個縣。據了解,我省率先在錢塘江干流、浦陽江流域實施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鼓勵受益對象明確、雙方補償意愿強烈的相鄰縣(市、區)同時開展。
跨區域聯合執法,已經成為長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整治中的常態。2018年8月9日,嘉善縣環保局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環保局一起出動,聯合調查一起跨界一般工業邊角料傾倒問題。不逃避、不推諉,出了問題共同承擔、共同負責,為了更好實現跨界執法,我省牽頭召開了長三角區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互督互學浙江現場會,交流污染治理和執法工作經驗。
同藍一片天,共護一江水,從方案編制到標準制定,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信用體系建設,長三角三省一市已建立起全方位區域環保合作機制,不再“各自為戰”。滬蘇浙皖共同編制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深化治理實施方案,共同簽署《長三角區域環境保護領域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浙滬共同推進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二期建設?!敖衲辏献鲗⑦M一步深化,我們將推動三省一市應急資源數據庫共享,研究形成三省一市環境應急物資和救援隊伍跨區域調動、有償使用的工作機制,加強長三角環境科研合作交流。”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