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沈鑫 富利利)“村里就是景區,不僅能觀錢江大潮,還能親近美麗鄉村,有老底子的感覺。”國慶假期早已結束,但在朋友圈里,上海游客金濤始終對浙江“網紅村”新倉村梁家墩念念不忘。
梁家墩北側,就是被譽為中國公路“活化石”的翁金線。從空中俯瞰,如同一條綠色長廊綿延在錢塘江畔,銀杏、桂花、櫻花等喬木營造出了“丹楓迎秋”“櫻花雪月”“姹紫嫣紅”“蘭薰桂馥”的四季勝景。依托翁金線和潮涌路,這里也是海寧四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之一的“農耕文化體驗帶”。一路上,以谷堡農事體驗、藍莓小鎮、錢塘人家等為節點,名人文化、潮文化、農耕文化相互交織。像新倉村這樣的景區村莊,海寧現有16個,其中AAA級2個,AA級5個,A級9個,“村游”已成為海寧發力全域旅游的新熱點。
此外,海寧還在東部,打造了一條以水果產業為主導的“果園飄香富農路”;以星級美麗鄉村為特色,圍繞硤許公路、觀潮大道線路,打造了一條“桑田綠韻宜居路”;在西部,依托長安花卉、許村家紡等兩大特色產業,打造了一條“花海布藝小康路”。四條精品線,因地制宜,差異競爭,巧妙把海寧鄉村旅游資源串點成線。
看風景,更要聽故事。對此,海寧深挖人文資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傳統文化與鄉村旅游結合,推出柴草公園、彩色稻田、農耕文化博物館、蠶桑記憶館等一批實體項目和文化活動。“云龍大隊在1973年被浙江省外事處定點為對外開放單位,先后有日本、法國、馬來西亞、美國、埃塞俄比亞、加拿大和聯合國都組團來考察過。”云龍村導游何陳婷說,看著歷史照片,每當解說到這里,游客們總會露出驚奇的表情。據介紹,僅國慶期間,就有1.5萬游客走進蠶桑記憶館,品桑葉茶,用蠶繭作畫,看繅絲表演。
緊緊抓住現代都市人的“鄉情鄉愁”,近年來海寧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美麗鄉村、現代城市兩大旅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聞名中外的鹽官觀潮景區、中國皮革城,以及日漸成熟的浙大國際校區、鵑湖公園、硤石景區等知名效應持續擴大,為海寧帶來了“兩日游”“三日游”客流以及回頭客。美麗鄉村建設助力了全域旅游,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海寧全市共接待游客72.5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14億元。據浙江省旅游產業監測平臺數據,海寧位列全省縣級市旅游熱度榜單第七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