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7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孫 良)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古跡人文……有著2500年歷史的紹興,被譽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正積極擁抱著大城市之夢,產業興盛,新城崛起,闊步邁向大灣區。
在這古新傳承發展中,紹興正用一場場告別,去舊迎新。
自“三改一拆”“無違建”創建啟動以來,紹興市按照“強勢拆、大力改、深入控、高效用、全面創”的工作思路,緊緊抓住“拆改快進”這一牛鼻子,扎實推進“無違建”創建工作,拉開了城市轉型跨越發展的大幕。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累計完成拆違面積8607.57萬平方米,完成“三改”總面積17518.03萬平方米,拆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次次作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而今,“三改一拆”印記遍布紹興各地,城中村改造讓城市更美好,舊住宅區改造讓老小區換新顏,舊廠區改造“騰籠換鳥”盤活土地,拆除違法建筑讓城鄉展新貌……古越大地日新月異,紹興迎來“浴火重生”。
萬象更新 拆出城鄉新面貌
站在一個制高點上俯瞰,一條環城北路把紹興市越城區裁剪,南向是高樓林立、美輪美奐的迪蕩新城,北向是已基本夷為平地的則水牌區域。拆改之前,則水牌曾是需要斜著打傘才能穿行的棚戶區,與城市風景格格不入。作為越城區城中村改造的重頭戲,3年來,通過拆改快進,則水牌區域共投資190多億元,拆遷300余萬平方米,1萬多戶居民從城中村遷移。
打開紹興版圖,一座座城中村盤踞土地、圍困城市,讓城市建設舉步維艱。紹興市通過一場場城中村圍剿戰,以摧枯拉朽之勢,揮手作別。
往北是大廈林立的城北新區,往西是高速發展的高鐵新區,往南是現代化氣息濃郁的主城區,這是上虞區百官街道前江區塊2000多戶村民所處的城市空間,如今,拆遷后的這里迸發出勃勃生機。諸暨市暨陽街道徐家村是該市典型的城中村,這里沿街商業發達、市場繁榮,但村內環境臟亂差一直得不到徹底整治,整村拆改后,騰出可開發土地786.4畝,目前已進入地塊建設階段。嵊州市城中村改造告別“城南舊事”,寬敞的道路、熱火朝天的工地,取代了往昔的城市“燈下黑”,城南板塊異軍突起……
明黃色嶄新的外墻,整潔的小區柏油道路,粉刷一新的樓道,統一的防盜窗和空調格柵……如果是第一次來,多半會覺得這是一個即將竣工的新樓盤,其實這是改造提升后老舊小區的新景象。作為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收官之年,今年柯橋區柯橋街道投入3.1億元對新江新村等25個小區進行提升改造,管線入地、道路修整、綠化配套、停車場改造……老舊小區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居民觸摸幸福的質感。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亦讓生活更向往。上虞區蓋北鎮聯合村曾是該鎮外來人口最多、違建最復雜的村。違建房越建越多,村道越來越窄,環境越來越差,在消防、衛生、治安等方面存在較大隱患。今年以來,蓋北鎮以創建“無違建鄉鎮”為契機,結合出租房整治工作,啟動了聯合村整村拆違計劃,村中325處違建全部得到清理。“拆除了違建,村莊更通透,村民也更有安全感了?!甭摵洗宕甯刹扛吲d地說。
拆,拆出新空間!改,改出新天地!紹興不僅口號振聾發聵,行動更是堅決有力。紹興市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拆改組合拳”:開展存量違建“清零”行動、新增違建“殲滅”行動、改造利用“攻堅”行動、長效機制“鞏固”行動四大行動,同時通過“三比”競賽法、掛圖作戰法、典型帶動法、曝光倒逼法、約談問責法和全民監督法,形成了一套具有紹興特色的標準化體系,一大批違建“硬骨頭”被逐個啃下。
隨著“三改一拆”工作向“深水區”推進,今年紹興再次重拳出擊,推出黃、橙、紅“三色”清單管理機制,嚴格實施涉違房產“四不予”措施,制定出臺《紹興市區陽光房和雨棚必拆類型導則》,將無違建“天眼”布局到角角落落。
今年到8月底,全市已完成城中村改造26025戶,建筑面積710.61萬平方米,完成舊住宅區改造1284.31萬平方米,舊廠區改造302.68萬平方米,“三改”完成省定任務的255.29%;完成拆違775.61萬平方米,完成省定任務的110.80%。目前,全市“無違建”創建已實現縣、鎮、村全覆蓋,諸暨市創成全省首批“無違建”縣,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先后創成“基本無違建”區,嵊州市、濱海新城、新昌縣先后獲得“無違建”創建先進縣。
倒逼轉型 拆出發展新空間
作為一座“一塊布上托起”的城市,柯橋的紡織印染是其主要支柱產業,在讓柯橋富起來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為擴大生產,私搭亂建普遍,一批低散亂企業普遍環境臟亂差,再加上無序競爭,給柯橋印染業套上了“緊箍咒”。
2016年開始,一場以“整治企業安全問題”為切口的“三改一拆”行動,悄無聲息地撬動了柯橋印染行業的蝶變。
“拆違之后,廠區環境明顯好了,客戶來了印象都好了,訂單也多了起來。”過去,位于柯橋區濱海工業區的紹興南鷹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彩鋼棚違搭突出,安全隱患嚴重?!叭囊徊稹毙袆又校静鸪藦S區內10000多平米的違法建筑,為保證違建拆除后生產能力不下降,公司投入資金引進大批新設備,生產效率進而大幅提高。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樣的“壯士斷腕”,換來了柯橋印染行業的新機遇。曾經,多達200多家的印染企業,托起了“中國輕紡之都”的亮麗一翼。通過近幾年的強勢整治,全區印染企業最終保留到100家左右,產量從每年200億米削減到160億米。
“‘三改一拆’與產業優化升級相結合,有力地推進了經濟轉型升級?!笨聵騾^濱海工業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眼下,柯橋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藍印時尚小鎮已經落成,總面積3.5平方公里,小鎮定位以綠色印染為支柱,以時尚文旅為支撐,以產城融合為方向的杭州灣灣區經濟帶上的時尚產業類特色小鎮,為全省“三改一拆”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柯橋經驗”。
借“三改一拆”這場行動,紹興各地整合推進重點行業整治等工作,倒逼產業升級,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為城市及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諸暨城東,有一座時尚生活新地標——“諸暨不夜城”。開業大半年來,過往市民無不感慨,他們清楚地記得,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違法建筑扎堆、處處雜亂無序、安全隱患突出的木材交易市場,違建面積達2.36萬平方米,嚴重影響市容市貌。
諸暨市將“三改一拆”與“浙商回歸”結合,在對木材交易市場拆違后重新規劃改造,引進、落實“浙商回歸”項目?!爸T暨不夜城”的建設,改變了原市場檔次低、臟亂差的情況,通過“騰籠換鳥”,增加了土地容積率和利用率,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商業綜合體。同時,以不夜城項目為龍頭,諸暨市借勢借力,帶動了周邊地塊的綜合改造。
行至越城區陽明北路,遠遠就能望見一個高達50多米的大煙囪,這里原是有著二十多年歷史的紹欽印染廠。如今搖身一變,原先的工業遺址轉型為文化產業園,曾經的印染鍋爐房變為紡織行業的“花譜博物館”。
在舊廠房的拆后利用上,紹興結合落后產能淘汰和“四換三名”工程,巧用創意,打造了尚1051文創園、東城智庫、偉豐文化體育產業園等一批優質項目,為推動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紹興市“三改一拆”發揮了“騰籠換鳥”、倒逼轉型的奇效?!啊囊徊稹讌栵L行地推進,看起來給行業‘暴擊’,也許還會傷害一點GDP,但事實上是帶來新的轉機:廠房面積減少了,但效能更高了,產業更加可持續,城市發展打開空間。”紹興市“三改一拆”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破舊立新
重塑城市新品質
是拆也是建,是破更是立,“三改一拆”的推進就是破舊立新的過程,它重塑的是城市的外在形象,重修的是城市的內在品質。
“鑒水環其前,臥龍擁其后,稽山在其東,秦望直其前,自浙以東,最為勝景?!边@是《一統志》中對紹興越城區的描述。漫步越城街頭,充滿歷史文化韻味的建筑、民居,是這座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去年8月,越城區臥龍山腳下的紹絲廠宿舍區塊和華夏大廈區塊267戶全部簽約完成,打響了越城古城更新的“第一槍”。作為紹興古城區九大城門之一——偏門的舊址,這里將重建古偏門城樓。今年以來,越城區塔山、蕺山、府山等7個片區統一進入古城更新項目,總拆改面積37.87萬平方米。
為加強拆遷中古建筑的保護和利用,更好地延續歷史建筑的生命及價值,紹興市專門制定地方性法規《紹興古城保護利用條例》,通過高標準、嚴要求地制定古城更新相關區域的規劃,最大程度發揮被征收地塊對于古城整體面貌改善和城市總體發展提升的潛在作用,堅持古城保護為先,優化空間布局,挖掘古城歷史文化特色,不斷推動城市有機更新。
“唱好古城保護發展與新城開發建設的‘雙城記’,對古城肌理進行梳理,重塑越城風情,這是古城拆改工作的關鍵所在?!痹匠菂^委主要負責人說。
以紹興四大古鎮之一聞名的東浦,通過拆改,改出了古鎮新面貌。推進拆改,東浦騰出寶貴的土地,打造黃酒小鎮,濃縮紹興風情。黃酒小鎮涵蓋名人文化藝術中心、越秀演藝中心、國際酒俗展示中心三大功能區,匯集以黃酒文化為核心的藝術家工作室、藝術品展示中心、拍賣中心、水陸演藝中心等,古鎮格調一新。
夜幕降臨,登上新昌縣鼓山公園山頂的天姥閣,這座魅力的晚唐風格建筑,給新昌添上一分雄渾和大氣。
作為新昌山水品質之城建設的“點睛之筆”,也是新昌唐詩之路的一個節點,今年7月底,鼓山公園建成開放,這個融合唐詩文化、鄉土文化,集大型綠色空間、開闊公共活動場地、文化旅游景點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為新昌市民送上了一處可登、可憩、可游、可觀的休閑場所。
鼓山公園是新昌拆改工作的亮麗一筆,是加快城市有機更新的需要,也是老百姓多年來的夙愿。它的背后,征收了國有土地、集體土地上的單位和個人房屋312戶(家),涉及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拆建之后,城市品質生活如期而來。
在鄉村,拆改重拾鄉愁,將久違了的鄉村記憶重新推至眼前。
聞鹿鳴之聲,訪書院講學。嵊州貴門鄉遺一道門洞曰“隔塵”,一道門洞曰“貴門”,這是先哲倡導的“歸云與隔塵”境界。七百多年后,貴門鄉再次“隔塵”——撣去鄉容灰塵,拆改起斂容,鄉村重入“貴門”。
占地面積達2300平方米的入村口公園,容納80輛車的村停車場,狹窄的村道改造成為一條寬敞、靚麗的風景線,村莊處處展現各具特色的綠化、美化景點,從“一處美”邁向“一片美”,貴門鄉貴門村拆除各類違建13000萬平方米,拆后利用率百分之百,讓一個一度沉黯的深山村莊走向鄉村振興,重現往日繁華與生機。
有形的拆違,彰顯無形的力量,這股力量是城市的新生動力,是城市的新生精神。拆改拆出城市新一片天空,新一番精神風貌,在紹興大地上傳揚。
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眾志成城,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以“不為困難找理由,只為成功想辦法”的韌勁……這些強大的拆改精神,化為紹興發展的精神財富,在唱好“雙城記”念好“兩業經”、擁抱大灣區發展大紹興的征途中,助力紹興高高崛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