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董潔 通訊員 林圖 封泳)全省有多少林地?公益林有沒有被占用?濕地保護情況如何?近日,省審計廳對省林業廳廳長進行了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對我省“森林生態賬本”進行打分,這是我省首次對部門領導干部進行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
“首次在部門層面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一項全新的、經常性的審計制度在我省開始探索并逐步推開。”負責此次審計的省審計廳農業處負責人告訴記者。
部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相比以往市、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履責審計有很大不同。“在市縣層面側重于審執行,而部門層面注重審規劃、審決策。”省審計廳農業處負責人說,這也給審計組出了難題,“審的內容都比較宏觀,審計著力點不像過去那么明確具體。”
為了解決審什么的問題,審計組翻閱了大量材料,包括國家有關林業發展的方針政策,省委、省政府對林業工作下達的目標任務,以及近十年省林業廳的年度工作報告。通過初步梳理,明確了此次審計范圍主要聚焦林業、濕地、物種資源三大領域,聚力生態體系建設。
確定了審什么,還要解決怎么審的問題。審計組進駐后,就與省林業廳各個業務處室和下屬單位展開座談,全面了解各個業務處室和下屬單位的職能、業務流程、所掌握的數據臺賬和指標數據形成的過程。
部門的數據相對比較單一,要求審計組在數據上深度挖掘。“我們從省測繪局拿來了衛星遙感數據和地理信息,與省林業廳的矢量數據逐項進行比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審計組還借力組建了一支專業數據分析團隊,對林地保有量、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省級以上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面積比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面積比例等指標進行驗證,分析任務完成情況。
經過細致的比對分析,一些問題浮出水面。比如,審計林地的過程中,審計組抽查的50個圖斑中,有3個存在林地非法征占用的問題,有個縣兩塊林地未經林業部門審核而直接被批準為建設用地。
審計濕地的過程中,審計組發現我省目前實行的名錄制管理與國家對濕地管理的新要求不符。根據2012年完成的第二次濕地調查結果,全省濕地總面積為111.01萬公頃。2012年12月施行的《浙江省濕地保護條例》規定,僅對列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保護名錄的濕地進行保護,至2017年底全省已公布確認80個省級重要濕地和708個縣級濕地,共36.79萬公頃列入保護的范疇,僅占全省濕地總面積的33.14%。而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則要求將全國所有濕地納入保護范圍。
審計組將這一問題寫進審計結果,并提出相應的審計意見,建議省林業廳研究全省濕地分類、分級管理的措施,定期向社會公布濕地資源保護、利用情況和評估結果,并向省人大常委會建議啟動修改《浙江省濕地保護條例》,為進一步加強我省濕地保護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接下來,部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將在全省推開。“這次審計作為一次有益的探索,為全省部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本。”省審計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