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13日訊 全長約1370米的馬塍路,因為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曾經在很多杭州人的心中擁有特殊地位。然而由于街道陳舊,人行道破損突起,路面年久失修,270多根電線、光纜等天線雜亂交錯形成密密麻麻的“天空蜘蛛網”等一系列因素,導致馬塍路不再美麗、安全,而成了居民心中難以言表的“痛”。
2017年西湖區將馬塍路整治工程納入區重點建設項目。這個月初,經過近一年的奮戰,馬塍路整治完成了。居民們都興奮地奔走相告:“馬塍路的天亮了,再也看不見一根天空蜘蛛網了;馬塍路的地平了,再也不用擔心一腳踩進‘地老鼠’了;馬塍路的景美了,最美的景觀道已經雛形微現了。”讓我們一起走進馬塍路,聽聽這背后“化繭成蝶”的故事!
60多次聽取居民意見,馬塍路整治再現“心匯西溪 ”
轄區西溪街道聯合西湖城投公司,建立臨時黨支部,建立項目指揮部、臨時攻堅組、宣傳組、服務保障組、民情反饋組……馬塍路整治工程正式啟動了。
馬塍路整治過程中,先后組織召開告知會、協調會、征求意見會等60余次,不斷修改完善整治方案,累計修改達20次,力爭民心工程落到實處。如在原方案中將梧桐樹全部移除,在充分聽取居民意見的基礎上,經過修改,最終只移除影響基礎設施和道路通行的樹木,最大程度保留馬塍路原有的“梧桐美景”“最美林蔭道情結”,實現還路于民、還景于民。
在每個工程關鍵節點,做好相關宣傳告知和溝通工作,確保工程進度和施工內容陽光透明。針對電線“上改下”,不少居民對“電線和路面未一同施工”等問題產生質疑,區分管領導多次召開協調會研究處理,明確先埋線、再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進行接割的施工方案,通過無縫對接實現不斷網、不斷電,全力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秩序,最終得到居民的廣泛好評。4月11日,居民在看到強弱電“上改下”的溫馨提示后,紛紛拍照紀念,留下馬塍路的“市井記憶”。
重拾記憶碎片,再現文化底蘊,馬塍路提升展新活力
明代杭州人田汝成寫的《西湖游覽志》,對馬塍的記載始于五代:“錢王時畜馬于此,至三萬余匹,號曰馬海,故以名塍。” 到了宋代,水土肥沃的馬塍成為杭州花卉種植地。吳越養馬,南宋觀花,馬塍路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吳越國王錢鏐、宋代詞人姜夔、宋代詩人李清照、元代詩人田汝成等都與馬塍有深厚交集。
怎樣讓馬塍路更美、更生動、更富有文化底蘊,這也是百姓們最期盼的事。在深入走訪老鄰居、老街坊,傾聽百姓故事;大量翻閱典籍史料,探尋馬塍路的歷史文化印記;邀請中國美院專家多次實地踏看馬塍路,共同商討提升方案后,西溪街道以“踏馬、觀花”的設計主題,對重點建筑、重要路段、特色改造對象進行“樣板式”的全面改造。在有限的墻面上以浮雕的形式再現“馬塍故事”,通過公共藝術凸顯馬塍路的歷史元素,以浮雕結合墻繪及“老照片墻”的設計等綜合藝術手法,展現馬塍路的歷史變遷、文化名人、書畫詩賦等文化典故,打造精品公共藝術街。重新梳理人行步道,在特定的區域增加“馬鞍石”作為車阻石,同時利用現有鐵藝欄桿墻內外的街角綠地,種植月季、薔薇等藤本植物,再現詩文中的“東西馬塍”美景。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