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超 鄧國芳 通訊員 杜悅)在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省建設大花園的背景下,廣袤鄉村成為旅游業界關注的熱點。
“從全縣倒數的落后村到全國聞名的明星村,魯家村靠著走鄉村旅游、產業帶動之路,真正把美麗鄉村轉化成了美麗經濟。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2011年的1.8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333萬元,人均收入從19500元提高至35615元,村集體資產從不足30萬元發展到如今的兩億元。”
6月27日,在武義縣舉行的“鄉村振興·旅游先行”高峰論壇上,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的一席話,道出了很多村子想做卻沒做成的事。在我省,像魯家村這樣以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的案例越來越多,旅游產業已成為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鄉村旅游這條路究竟該怎么走?資本與鄉村如何相伴相行?請看這場高峰論壇帶來的經驗分享和問題思考。
鄉村和資本,如何同頻共振
魯家村的成功,離不開帶頭人,也離不開資本的力量。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家庭農場,這令朱仁斌眼前一亮:村里有1萬多畝低丘緩坡,發展家庭農場再合適不過!
如何把美麗鄉村和家庭農場結合起來?
這時,朱仁斌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通過鄉賢籌資300萬元,聘請高端專業團隊,對全村按4A級景區標準,進行綜合規劃和設計;再設置18個家庭農場,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積、風格、位置、功能等。
18個家庭農場各有側重,錯落分布在東南西北四大區塊。村里又建起一條長達4.5公里的軌道列車,將這些農場有機串聯起來,再融入休閑農業、民宿餐飲等經營業態,整個村子瞬間變成了一個大景區。
但光有硬件還不夠,魯家村的旅游發展,呼喚專業運營人才。
這時,一家經驗豐富的公司進入了朱仁斌的視野。2014年,浙北靈峰旅游公司與魯家村合資組建成立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前者以51%的股份控股,后者以美麗鄉村建設補助等資金入股。
這樣一來,朱仁斌的煩惱沒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公司負責鄉村旅游的統一運營,村集體則把握方向,提供土地流轉等服務,并為公司和農場爭取政策和項目資源。
資本猶如活水,攪動了魯家村的發展。企業和村民各自發揮特長,村子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共同出力還能共享收益,大家干得熱火朝天。
良性循環中,魯家村很快形成資本集聚的“洼地效應”,招商變成了選商。當該村家庭農場的招商引資任務圓滿結束時,社會資本總投資已超過20億元。
資本和運營,如何無縫對接
鄉村吸引資本,資本振興鄉村。道理大家都懂,但實際操作中,資本依然有顧慮:錢打了水漂怎么辦?
為此,2016年,由省財政廳、省旅游局、浙旅集團共同主辦的浙江省古村落保護利用基金正式設立。作為全國首個專項用于傳統村落活化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利用的基金,這一創舉可謂意義非凡。
“基金運作不僅帶來社會資本、專業人才,還帶來更高效的運作機制。”基金管理方、浙江鄉悅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張健說,這相當于同時匯聚了項目資源、投資方、運營方,讓鄉村旅游產業鏈形成閉環。
20億元基金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這錢如何花到刀刃上?
張健說,基金優先選擇風貌良好、交通便利,同時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村落。在開發模式上,一是整村開發,形成規模效應;二是點狀開發,以點帶面促發展。
武義俞源古村,便是該基金投出的第一個整村開發項目。
項目以俞源村古建筑群和古村風貌為核心,深度挖掘俞源“太極星象”文化內涵以及其他人文、民俗等文化資源,結合周邊秀美的自然資源和田野風光,打造集“古村落景區+鄉村度假+鄉村生活”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項目。其大手筆開發受到業界高度關注。
而今年4月開業的余姚樹蛙部落項目,則是點狀開發的典范。
樹蛙部落選址四明山區域,由樹蛙親子閣樓、鳥巢Loft、房車和帳篷等組成。項目顛覆傳統民宿的單一形態,組合了樹屋、房車、帳篷營地等多種形態,并巧妙地整合到當地的原生環境中。項目剛對外經營,就引起了轟動。
“左手資本,右手運營,專業化運作讓鄉村旅游示范項目越來越有魅力。”張健說,目前以武義·俞源古村、余姚·樹蛙部落、新昌倒脫靴·鄉村主題公園、義烏小官余·理想村、金華老石橋村·北溪三十六院、湖州塘里·休閑養生村等為代表的旅游產品,正在示范引領鄉村旅游發展的腳步。
而通過這一示范,預計5年內我省將引導社會資本投入100億元,用于鄉村旅游項目的開發和運營。
構建大平臺,助力鄉村旅游
“我唱的不僅是大陳村的美,還是大陳村6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全村百姓一起唱,富了腦袋還富了口袋……”說起鄉村振興,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黨支部書記汪衍君有些動情。
一首村歌,把大陳村唱出了名。近年來,圍繞鄉村旅游,大陳村以歌為媒,發展起民宿、餐飲和演出等多種配套產業。游客是多了,但問題接踵而至——村民們缺乏經驗,景區也缺乏統一管理,距離“精品旅游”還有差距。
于是,在汪衍君的倡導下,大陳古村落保護與建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企業投資5000多萬元,對整個古村落進行修繕提升,村集體用房和村民用房得到統一修繕、出租,村民們發展鄉村旅游的勁頭更足了。
眼下,大陳村正計劃打造村歌婚慶小鎮,引進實景演出和燈光秀發展“夜間經濟”,并利用流轉土地建設農業綜合體。汪衍君說,這一切既需要情懷,更呼喚平臺。多年探索鄉村旅游之路,這些“領頭雁”們很清楚,村級層面的平臺太小,無法爭取或整合更多的資源。
共享的時代,也是資源整合的時代。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我省建起集旅游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旅游投資大平臺,實現旅游建設投資主體、投資方式、投資渠道的多元化與集約化,可為更多像大陳村這樣的鄉村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為加快平臺建設,浙江旅游集團發布了《助力鄉村振興與大花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浙旅集團表示,今后3年將以示范項目為引領,以產品研發為突破,以項目實施為抓手,推進鄉村國際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小鎮、鄉村生活綜合體、鄉村小微旅游目的地的建設。
正如浙江旅游集團董事長方敬華用“三個堅信”來表達對“鄉村+旅游”的信心——堅信中國未來的發展在鄉村,鄉村振興大有可為;堅信最優質的資源在鄉村,需要我們做好產品、做好項目;堅信鄉村振興舞臺很大,需要我們形成合力。
隨著我省旅游大平臺的建立,資本活水注入鄉村,人才資源流向鄉村,鄉村振興已是氣象萬千。
以上圖片都是(武義俞源古村,因資本的到來,煥發出新的活力。拍友 張建成 攝)
(安吉魯家村是我省旅游引領鄉村振興的典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