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培華 王雨紅 縣委報道組 李剛 范冰潔) 近日,海鹽縣通元鎮一處地塊“脫胎換骨”:一幢幢三層樓高的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可提供5萬平方米的場地出租,預計年新增利稅8000萬元。此前,這塊地上集聚著7家塑料扣板企業,不僅污染環境,而且畝均稅收僅1.7萬元,年用電量卻達885萬度。
一破一立,正是海鹽打響“四無”企業整治攻堅戰的成果之一。所謂“四無”企業,即存在無證無照、無安全保障、無合法場所、無環保措施等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的企業。“凈化企業發展環境,調優產業布局和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海鹽縣委負責人說,這是深化“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
自整治戰打響以來,海鹽對縣域內“四無”企業進行地毯式排摸,排定“四無”類別,建立數據庫,按照標準關停騰退。全縣65個部門聯系包干119個村(社區),采用建冊銷號方式推進。截至6月底,全縣共簽約關停企業3105家,目前實際關停1475家。
關停“低小散”,騰出發展空間。今年以來,海鹽整治騰出土地1335畝,為盤活存量土地資源,鼓勵以鎮(街道)或村抱團建設兩創中心集聚企業,為整治企業“進集”拓空間。目前,全縣已建成兩創中心6個,累計建成標準廠房47.05萬平方米,已入駐或簽約入駐企業148家。預計到2020年,全縣將建成200萬平方米兩創中心標準廠房。騰籠換來“好鳥”,1月至6月,海鹽共簽下39個項目,總投資181.9億元。其中,總投資超億美元的康克德實業項目、總投資超11億元的上海隧道工程智造項目相繼開工。
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了新廠房,賺錢更安心。”朱菊觀經營江南汽配公司18年,廠址換了4處,每次都蝸居在“四無”企業集聚區,安全隱患似一顆“定時炸彈”。這次整治中,經武原街道牽線找到一處標準廠房,他投入一千多萬元更新設備,使產品附加值提升兩成。眼下,訂單已排到年底,年產值有望破5000萬元。與江南汽配公司一樣,全縣有195家企業搬進工業園區,轉型升級,擴大產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