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方臻子 通訊員 程昊 俞思衍)“地圖上的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家德清的工業企業。點的顏色越深,代表該企業的畝均稅收越高。”湖州市德清縣大數據管理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打開該縣今年2月上線的工業大數據管理平臺,鼠標指向任何一“點”,其稅收收入、用地面積、畝均稅收等數據,就立刻跳了出來。
在這張“圖數結合”的縣域產業數字地圖上,清晰地展示著德清4281家工業企業的30多項指標。工作人員介紹,平臺即將上線一項強大的新功能:對已出讓的“標準地”,能智能跟蹤其項目進度和指標完成情況,實現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
去年8月,德清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標準地”制度。結合德清的實際,畝產效益被納入“標準地”招拍掛出讓條件,“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做承諾、事后強監管”。截至目前,該縣共推出各類“標準地”11宗,共計1200多畝。以“標準地”試點破題,德清劃定準入“投檔線”,引導土地資源要素向高效領域流動,全力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
除了工業大數據管理平臺“標準地+大數據”的應用,德清將“畝均論英雄”理念貫穿到整個“標準地”改革實施過程中。今年3月,德清赴深圳開展智能生態城產業綜合體項目“標準地”推介,努力將我省的制度創新對接深圳的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成功吸引了天安駿業、華為技術、第一產業集團等優質企業。通過這種“標準地+精準化招商”,德清聚焦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地理信息等畝產效益優勢產業,帶著明確的產業、區塊、標準選優項目。
德清以“畝產賬”評價定級,亮出企業“紅黑榜”,對占地3畝以上工業企業實施畝產效益綜合分類評價,根據企業綜合得分情況進行分級,在用地、用電、用能、用水、排污、稅收、信貸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政策,已累計對評價結果較差的企業收取差別化費用近3000萬元,為評價結果較好的企業減負近1億元。針對“低產田”,特別是不符合產業導向、畝均稅收2萬元以下的企業予以整治提升、關停淘汰,對標“標準地”項目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通過一系列舉措,2015年以來,德清規上工業畝均稅收累計提高17.9個百分點,畝均增加值累計提高37.3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36.1個百分點,畝產效益不斷提升,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