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徐怡婷)昔日的廢棄礦坑經治理后,讓長興縣城的龍山變身為一處森林公園,成了城市的“綠肺”。近年來,長興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宜景則景”的原則,對廢棄礦山開展分類治理,恢復生態環境。
長興縣曾是浙江省礦業大縣、長三角的建材供應基地。為了保護環境,長興縣在十幾年里累計關閉礦山300多家,但留下的大量廢棄礦山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截至目前,長興縣共投入治理費用3.197億元,已完成礦山綜合治理51家,完成治理面積1183萬平方米。該縣相繼對124個工礦點進行調查摸底,制訂復墾方案,逐年清零。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復墾耕地6742畝。其中,和平鎮虹東礦零散偏僻區塊面積小,2015年以來,長興縣對該處廢棄礦山進行了綜合整治,整治面積690余畝,其中新增耕地面積558畝;這樣做,不但修復了生態環境,還完成了土地開發利用,緩解了耕地占補平衡的壓力。
在杭寧高速沿線,原本裸露的山體上,綠色植物已長出了一大截,郁郁蔥蔥。長興縣國土資源局地環站站長顧成賢介紹,2018年,涉及“兩路兩側”等重點區域啟動邊坡復綠項目24個,治理面積587萬平方米,其中當年完成13個,其余9個計劃于2019年6月完成。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