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九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省委以專題學習會拉開新一年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序幕。浙江宣傳戰線也興起了大學習、大調研、大練兵熱潮。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時代需要一步步走下去。怎么走?關鍵是邁步之前看清腳下的路。郡縣治,天下安。縣域在國家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群眾高度關注縣(區、市)委書記怎么深入基層聽民聲。
從今日起,本報中國新聞名專欄《之江觀察》將陸續推出系列策劃,讓評論員親歷基層改革,以觀察視角呈現火熱實踐,以觀點引領服務中心工作。首期推出《新春走基層·評論員調研行》系列,以評論員親歷基層干部調研的形式,展示調研過程、成果和方法,助推全省上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浙江在線3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呂蘇娟 項捷)闊別半年,景寧又有新變化。一棟棟整齊劃一的屋舍,一個個風格迥異的村子,一張張溫暖如春的笑臉,都在暈染著景寧小城鎮整治這張藍圖的底色,讓人欣羨不已。縣委書記陳重的一句話,卻將記者拉回了現實。他說,這只是給孩子換上了一件“新衣”,如何讓孩子學會自立并快速長大,才是小城鎮整治的關鍵所在。
為此,陳重將新春的第一訪,定在了景寧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攻堅難點——渤海鎮。該鎮坐落于千峽湖畔,是一個曾因水運而輝煌過的小鎮。如今,因為修建灘坑水電站,不得不進行移民動遷,重建鄉村。如何扭轉百姓的傳統觀念,如何借力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再現新輝煌,如何挖掘新產業、重塑新鄉風、迎接新生活……這里,可謂集中了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各類“疑難雜癥”。
通過深入該鎮實際走訪、調研,我們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梳理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的“三大誤區”,并在走訪其他鄉鎮中,試圖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良方”。
現實中,任何一項政策的落地,領導干部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記者卻發現有的鄉鎮干部對“美”的理解很模糊,且存在一個明顯的誤區——跟城市一樣的,就是美。
城鄉一體化,并不等于城鄉一樣化。在打響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戰役之前,景寧就先讓領導干部明確了城鄉的主次功能,并著力規劃先行。借鑒日本“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邀請省級設計單位對全縣19個鄉鎮進行“一鎮一品”的統一規劃,凸顯山區特征、畬族特性、鄉愁特味,一再刷新了領導干部對“美”的認知。
美,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以標溪鄉為例,因村民愛養花,規劃就以此為特色,用很低的成本造出了一個“花樣村莊”和“花樣產業”,令各方耳目一新,原來,“與城市不一樣,也可以很美”“而做得美,不一定要花大錢”。
近年來,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許多地方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如果不問自身、不問百姓、不問市場,“剃頭挑子一頭熱”,往往可能掉入“美”的第二個誤區——環境美了,經濟就好了。
但鄉鎮景區化,并不代表人氣一定旺。現實中,有的村子盡管美了,但因缺乏產業支撐,依舊空心化嚴重。反觀景寧,在全域旅游的大方向下,正致力于“多點開花,全面結果”。在文旅結合上,凸顯“畬族文化”特色,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提升鄉鎮的容客量,通過舉辦畬族渡親節、綠道彩虹跑、國際“鐵人三項”比賽等增加游客黏性,讓游客不僅吃得好、住得好,還能玩得好、消費得好,從而實現旅游的常態化。
在農旅結合上,推出“麗水山耕·景寧600”綠色生態品牌,將高山蔬菜、茶葉等變成旅游商品,實現生態產業化;在養旅結合上,借力景寧的美麗環境,強化畬醫畬藥開發,發展大健康產業,實現產業生態化。在產業中發展旅游,在旅游中提升產業,進而實現鄉鎮的“各美其美”,景寧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所繪就成的美麗經濟曲線,值得各方借鑒。
從全省來看,盡管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剛起步,但個別地方卻陷入“快”的怪圈中,一心追求提早完成目標,提前通過驗收。過于“攻其一點”,就可能“不及其余”,陷入到“美”的第三個誤區——物質美了,精神就美了。
過去,中國鄉鎮百姓大多為“生存”而疲于奔命,難以顧及周邊環境和自我提升。但這并不等于環境好了,經濟好了,人的精神境界自然就提高了。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我們獲得物質的極大富裕,讓我們更加明白“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而要從“生存”步入“生活”,百姓最缺的其實就是文化。好的環境,不過是第一步。如何讓好的環境塑造人的精神世界,關鍵仍在引導。就像毛垟村,在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時,還同步開展小城鎮文明行動,讓百姓從好環境中獲益,從獲益中重塑規矩,從新規矩中誕生新鄉風,并將這一現實循環口口相傳,讓遠在外地打工的人也因家鄉的變化而選擇回來。
在調研中,我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有跑在市場前面種菜的人,也有將先進管理經驗帶回村的人,更有揣著資金想要回饋家鄉的人,他們構成了鄉村一道“活”的景觀。但如何讓這道景觀,在現代文明實現轉型升級中吐故納新、內外兼修,進而助力整個鄉村走上振興之路,這才是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最終指向,也是景寧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景寧,就是一個大鄉村。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不再認為“小城市容不下靈魂”,而是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鄉村中,親自體驗何為中國之強大、何為中國文化之強大。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