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藍震 黃鶯)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今年兩會上,省長袁家軍作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后五年我省將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致力于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浙江。
同時,2018年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實事出爐,“全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位列其中。
“生態”、“環保”再次成為領跑兩會的高頻熱詞。對于如何描繪這幅美麗浙江的畫卷,代表們有很多話想說。
省人大代表、安吉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
建設美麗浙江,關鍵小事不能忽視
開礦采石曾讓安吉余村村經濟獨領風騷十余年,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安全事故多發。這使村班子痛下決心去改變。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在余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不以環境為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
過去十余年間,余村從粉塵蔽日的采礦加工,到依山傍水發展綠色經濟,改變讓省人大代表、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潘文革無限感慨:“‘兩山理論’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村莊,也讓我們成為‘生態農民’。”
這次省兩會上,潘文革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美麗浙江建設感觸也更為深刻,“美麗浙江,需要千萬個鄉村去共同實現。我們村做好了,對其他地方就是一種借鑒。”
采訪間隙,潘文革接到村班子成員打來的電話,“村里也在開會。今年除夕不能燃放煙花爆竹,村里怎么增加氣氛,他們在征詢我的意見。”
原來,余村現在執行了新“三十條”村民行為準則,其中就提到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美麗鄉村建設,小事更要處理好。”潘文革告訴記者,這么多年的陳規陋習要想讓村民一下子改變,坦率來說很難,但再難,也要把這些關鍵小事做好。
“前不久,村里有位村民喬遷想放炮。但規矩我們已經立了,村民倒是很理解。后來,大家用敲鑼打鼓的方式來給他慶賀,我自己帶頭敲鑼,這一招果然奏效。”潘文革說,鄉風文明就要移風易俗,一些不良的習俗改了更顯文明有序,“要過年了,雖然煙花不能放,但村里將會有舞龍、打腰鼓,張燈結彩熱熱鬧鬧迎接新年。”
省人大代表、杭州迴龍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鄭戶南:
處處是花園,我們也要學會當園丁
“我心中的‘詩畫浙江’,還是要落地到我的家鄉:杭州的泗鄉(西湖區的轉塘雙浦一帶)。我們要讓原來的鄉村,變成一個又大又美的景區,留下原來鄉村里獨特的文化,還要對外傳播,讓更多人踏上泗鄉的土地。”來自省人大杭州團的代表、杭州迴龍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鄭戶南用樸實的語言來解讀他心中的“美麗浙江”。
“這一年變化太大了,處處能看到家鄉在向著大花園變化。”生于農村又在農村發展、看著自己的村莊一步步地變化,鄭戶南深有感觸,“現在,杭州城市化進程很快。我們這些城市周邊的農村,通過小城鎮改造、土地流轉、集中建設,也在改變。現在,很多地方用新方式發展農業,比如‘萬擔茶鄉’蛻變成了龍塢茶鎮,不僅發展茶葉經濟,還通過4A級旅游景區景觀質量評價,而雙浦地區也正在建設田園綜合體。”
鄭戶南說,他確實能感到家鄉在向“美麗鄉村”靠攏,綠水青山也回來了,村里還有了圖書館、運動場、文化禮堂,農家生活基本和城市接了軌。
干干凈凈的小集鎮該如何長久地保持活力?這是鄭戶南在這次兩會發言中重點提出的問題:“我收集了很多老底子農耕時代的器具。這些器具,別說孩子,不少‘90后’都認不出了,年輕人們需要有個地方來體驗真正的農耕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我想,以后也在泗鄉開個農耕文化園,春天帶著大家養蠶,唱著民間小調去采茶,夏天制作九曲紅梅茶,冬天就帶大家做魚干、腌菜,親手做出年味來。”他笑著總結,“處處都是花園了,我們也得人人學會當好園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