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路 通訊員 童笑男 何穎群)“開工啰!”1月25日一大早,位于杭州市富陽區常安鎮的橫槎村就熱鬧起來。刷油漆、掛燈具、擺放桌椅……十幾名工人正在為村里文化禮堂做最后的裝修。它將升級為“村文化中心”,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這個昔日遠近聞名的“化工村”,在2012年關停所有化工企業之后,歷經6年艱難的生態修復和人文環境的營造,終于迎來了總額20億元的旅游大單——包括投資8000萬元的農業親子游體驗項目,超過2萬平方米的五星級酒店,以及改造的文化禮堂,要將橫槎村打造成為“自然農業旅游體驗基地”。“這回真的不一樣了!”54歲的村民何建成激動地說。
過去的橫槎村是怎樣的?何建成搖著頭說一言難盡。這個小小的山村里,一度聚集著40多家金屬冶煉化工廠,雖一年總產值超億元,卻煙塵漫天,污水橫流,村里人紛紛逃離。
時隔六年,橫槎村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蛻變?一溜小跑,何建成把記者帶到了自家田埂前。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田里的青菜、莧菜、大蔥,生長正旺。這常見的田園風光,在橫槎村人眼里卻彌足珍貴。“你知道嗎?2012年初,化工廠剛關閉那會兒,這里連草籽都種不活!”那一刻,橫槎村人意識到,發展經濟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了!
何建成告訴記者,這些年,鎮里牽頭把浙江大學、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都請進來,定期給村民上課,教大家怎么修復自然環境。“村里幾乎家家戶戶出動,按照專家教的方法,用紅糖、餐廚垃圾等做出了一桶又一桶的環保酵素,倒到地里和水中,用來修復土地。”年復一年,終于,地里又能長莊稼了,水中也慢慢有了小蝦、小魚。
村黨委書記何建強說:“村里一邊治理生態環境,一邊努力打造人文環境。”2015年,橫槎村主動找上中國美院,成為他們的實習基地。學生們把村里的100多幢老房子作為“畫布”,讓這些老建筑煥發了新的生機。村里還號召家家戶戶都裝點自家的小院和門前的道路,定期舉行“美麗庭院”大比武。
臨近傍晚,村里亮起了暖燈。路過村民何才德家,記者看到他正忙著腌臘肉、打年糕。“再過幾天,兒子兒媳就要帶著孫子回來啦!”村里粗粗統計了一下,在環境變好之前,每年回村過年的人不足500人;最近兩年卻超過了1500人。在何建強看來,“振興鄉村,就要讓本村的人回來,讓外村的人愛來!”而這一幅美景,已近在眼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