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白麗媛 許雅文 江帆 金梁 王世琪 黃珍珍)決戰決勝,敢打硬仗。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好金融風險防控、低收入百姓增收、污染防治等跨越關口的三大攻堅戰。
打好三大攻堅戰,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穩中求進的重要內容,每一項都關乎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大局。
三大攻堅戰,場場是硬仗,如何打好?這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話題。
防患未然,
打好金融風險防控攻堅戰
打好跨越關口的三大攻堅戰,防控金融風險是重點。省人大代表、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原黨組書記丁敏哲對此感觸頗深:“在金融風險防范化解方面,浙江近年來做了許多努力,這些工作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為全省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丁敏哲代表介紹,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我省搶抓“兩鏈”風險化解和不良貸款處置先機,把“兩鏈”風險化解和不良貸款處置當作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整治金融亂象化解金融風險取得階段性成效,理順地方金融風險管理機制也取得新進展。這不僅較好地維護了區域經濟金融的安全穩定,也對我省經濟轉型升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力爭年底不良貸款率下降到1.5%左右的具體目標,這是壓力,更是動力。”丁敏哲代表說,接下來,我省金融系統除了要提高認識,更要有啃“硬骨頭”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韌性,全力推進防控金融風險的各項工作。
這種對風險的清醒認識和“鐵腕”治理的決心,在財稅領域也有充分體現。來自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地方政府債務率低于警戒線10.2個百分點,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財政金融風險的底線。
長期關注溫州金融改革的省人大代表、溫州商學院金融學院院長楊福明認為,“要從源頭上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關鍵要匹配財權和事權。”楊福明代表建議,首先要進一步完善財政體制,通過財權與事權的匹配,從根源上緩解地方政府性債務壓力;其次,要堅決避免地方政府過高舉債,禁止假借購買服務、隱性擔保、PPP項目等形式變相舉債。“當務之急是分類施策、分類處置,嚴控增量、消化‘存量’、處置‘隱量’,確保政府性債務風險可控。”
防控金融風險,我省正在多個層面共同發力。“目前,浙江省銀監局和省金融辦都在積極推行針對網貸平臺的備案制度,這將成為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一道屏障。”省政協委員、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賁圣林說,金融風險的防范目標對地方監管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把“金融風險防控”作為2018年三大攻堅戰之首,浙江(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之路尚處在起步階段,探索出的好做法需要進一步總結完善推廣,地方金融管理的相關法規需要盡快出臺,各級政府的金融監管能力也要繼續提升。“‘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在推動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和重點打造新金融‘浙江高地’的同時,要進一步增強自身金融監管能力,去年省政府決定在現有省金融辦基礎上加掛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的牌子,表明了發展新金融行業的同時強化監管、防范風險的決心。”
精準施策,
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
我省率先在全國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面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的莊嚴承諾,我省瞄準低收入農戶精準幫扶、聚焦發力,激發內生動力。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鞏固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成果,努力解決因病致貧問題。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力爭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以上。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蓮都區,是我省原26個欠發達縣(市、區)之一。省人大代表、蓮都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元龍曾在區委分管農業農村工作多年,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他感到讓群眾持續較快增收的責任更重了:“在蓮都,百姓增收可是頭等大事。”
“為有效帶動低收入農戶持續增收,蓮都區不斷探索民宿、農村電商、來料加工、農旅融合等農村經濟新業態,加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力度。”陳元龍代表說,就拿當地的旅游產業來說,不少村民辦了民宿和農家樂,僅去年全區民宿農家樂營業總收入就達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7%,全區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自我發展能力大幅提升。
這次參會,省政協委員、浙江金克明律師事務所主任金克明帶來了一份關于精準扶貧的提案。“低收入群眾增收任務還十分艱巨。要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個高水平’目標,必須打好這場攻堅戰,讓低收入農戶跟上全面小康步伐。”
“依托產業發展,是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有效手段。”在金克明委員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論述,都為我省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指明了方向。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省政協委員、寧波市委農辦主任閻勤特別圈出了“努力解決因病致貧問題”這幾個字。他告訴記者,2017年,寧波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00元,同比增長14.6%,低收入農戶收入水平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但因病因殘致貧的比例卻高達78.5%。
“因病致貧的家庭負擔很重,需要給予更多的保障服務。”閻勤委員建議,特別要給低收入百姓綁上五條“幫扶帶”:一是低保(特保)帶,要讓低保標準提高幅度快于經濟發展增速;二是產業(結對)幫扶帶,要由政府組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與低收戶結對幫扶;三是福利就業帶,對解決特困對象就業問題的企業單位給予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和減免稅優惠,幫助土地被征農民找到新就業出路;四是聯合統保帶,發揮政府、金融、保險、公益和社會等多股力量,搭建統保基金平臺;五是公共服務帶,發揮社會救助、志愿者服務、公共服務、養老服務、法律服務等多重服務功能。“這一系列政策舉措的目的,就是要讓低收入百姓共同過上美好生活。”
再接再厲,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地,近年來,浙江不斷深化環境治理,用一系列生動實踐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朝著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的目標加速邁進。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浙江將再度發力。今年,我省污染防治的重點任務已經明確:完成100個化工等重點行業廢氣清潔排放技術改造項目,啟動100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技術改造,完成100個入海排污口整治,啟動100個重點污染地塊和垃圾填埋場的生態修復……
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省政協委員、省環保廳副廳長王以淼今年帶來了三個提案,其中針對如何解決河流湖泊化問題,建議出臺具體措施保障我省河湖適宜生態流量。“我省治水成果顯著,全省地表水省控斷面中Ⅲ類以上水質斷面占82.4%,但很多山溪性河流枯水期斷流、水質易波動,錢塘江等流域夏秋季藍藻頻發,這些都與生態流量密切相關。”王以淼委員說,生態環境治理要破解“治反復、反復治”,從源頭解決問題才能實現大花園這一現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態。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任務依然艱巨。今后五年,也將是我省高標準推進污染防治的五年,其中囊括了治水、治氣、治土等方方面面。”王以淼委員以治水為例,過去幾年的治水是“外科手術”,解決了河道黑臭等突出問題。今后將進行“中醫調理”,例如提高水下森林覆蓋率、增加水生態多樣性,以提高河流健康水平,逐步恢復水生態系統,這也是今后“五水共治”的工作重點。
仔細翻看政府工作報告后,王以淼委員還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新提法和新挑戰:“生態功能區縣市環境年金制度”“環評能評等審批中間環節由職能部門代辦”。“對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革是關鍵一招。環保制度的各項改革要用最少的時間、最低的成本,管住最關鍵的事情。”王以淼委員說,浙江的生態環境治理走在全國前列,很大原因就是通過改革打破壇壇罐罐,淘汰落后產能,保障環境與民生。
摒棄陳舊發展方式,綠色發展的理念在浙江生根開花。“浙江通過倡導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水環境治理實現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的轉變。”作為一名水利工程師,省政協委員、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專職副總工程師葉碎高經常奔波于全省各地的江河湖庫,見證了近年來治水帶給浙江的變化。
“治水永遠在路上。一些基層干部對生態治水理念、工程咨詢設計工作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葉碎高委員建議有針對性地讓水生態文明建設、水情教育走進黨校課堂。“通過培訓宣傳,讓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了解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環境保護、水生態文明建設基本知識,提高對生態治理理念的認識。”
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浙江,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浙江人矢志不渝,不斷開啟綠色發展新征程,正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