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婕 高佳晨) 今年4月,位于浙西大地的衢州市常山縣,在一場“廁所革命”后,讓當地公廁成了“網紅”,吸引數以萬計的網友轉發、點贊、評論。
這里的“廁所革命”,不僅僅是蓋幢房子那么簡單,2015年開始,常山人讓廁所從望而卻步的簡陋場所,逐步升級改造為兼具衛生整理、休息乃至審美、商業、文化等功能融合的新空間。
事實上,這樣的“革命”,正是衢州按照“成為浙江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的要求,大步向著“大花園”的目標邁進的重要推手之一。
正如省委、省政府要求的那樣,“大花園”建設要在全省范圍內實施,它是浙江的底色,是探索“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新模式。而時至今日,從免費開放西湖景區,到創建百個兼具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鎮、百個旅游風情小鎮和1萬個A級景區村莊,浙江省域大景區、省域大花園已有了更為縱深的意義。
常山的“廁所革命”
為何能斬獲國家級榮譽
這是一座位于常山縣城區的公廁,外觀采用徽派建筑風格,四周花壇種植著各種花卉植物,周邊一派綠意盎然。
公廁內部設計也處處彰顯人性化關懷:休息大廳里,各種指示牌、制度牌標識清晰;廁所內,洗手池、烘手器、老年人廁位、面鏡等一應俱全;所有蹲坑和洗手池均采用感應式沖水器……
在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舉辦的“最美公廁”評選中,常山縣星級公廁獲得“最美公廁管理獎”。一座小縣城的公廁,為何能“斬獲”國家級榮譽稱號?錢江晚報記者在廁所門口最顯眼位置上看到的一塊“公共廁所所長公示牌”給出了答案。
4月1日,常山提出全面實施“所長制”,吹響了“廁所革命”的號角。誰來當這個“所長”?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安排,縣委副書記和常務副縣長分別任農村和城區公廁“總所長”;城區各公廁“所長”由縣住建局干部和各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農村各公廁“所長”由各鄉鎮黨委書記和村兩委成員擔任。
官員當公廁“所長”,看似難以理解,卻暗藏玄機。田蓬村的公廁所長叫鄭雨章,田蓬村的村支書,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忙著檢查廁所的衛生。
“這座公廁從規劃到落成,我全程參與了。”鄭雨章說,公廁原則上是一周檢查一兩次,但他每天都會來看看,“檢查一下衛生和設備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然覺得心里不踏實。”對于他來說,擔任這座公廁所長意味著一份責任。
游客心中曾經的硬傷
成為觸手可及的景點
廁所問題看似小事,卻事關市民群眾的生活品質。
“眼看干凈、鼻聞不臭,能舒心如廁了。”“公廁不僅外觀漂亮,里面更是設施完善,十分人性化”……面對已經取得的成效,網友也是贊譽有加。
那么,發起這場“廁所革命”,到底是怎么開始的呢?當地一位廁所所長回憶起了曾經的經歷:
以前,村里很多人如廁,經常要露天,也就是俗稱的“旱廁”。廁所周圍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更影響著環境,很不雅觀。
漸漸地,廁所還成了游客心中的“硬傷”,有村里人甚至說,因為一個不像樣的廁所,流失了好幾撥“回頭客”。
如今,常山的廁所,除了便利,甚至成了景點了。尤其每年夏天旅游旺季,村里的格桑花節期間,游客絡繹不絕,這樣的廁所贏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評,而且每一幢廁所邊都裝有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經處理后,將凈水排入溪水,再從溪水抽水用,達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一位村干部毫不掩飾心中的喜悅:事實證明,廁所問題關系旅游環境,還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呢。
2016年,常山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705.18萬人次,同比增長22.3%,實現國內外旅游收入40.63億元,同比增長25.29%;其中鄉村休閑全年共接待游客173.94萬人次,同比增長69.04%,直接營業收入1.25億元,增長125.15%。
目前,常山縣城區投入使用的公廁36座,農村公廁72座。下一步,常山還將加快推進第二輪“廁所革命”行動計劃,打造出更多高標準、高品質、人性化的旅游廁所。
省域大花園,目標是“處處皆風景”
常山縣的“廁所革命”,是全省建設“大花園”的縮影。
建設大花園,就是以浙西南生態旅游帶為重點推進生態功能區保護發展;建設“大花園”也是浙江省深入踐行“兩山”理論,使山水與城鄉融為一體、自然與文化相得益彰,把生態經濟培育成為發展新引擎的戰略部署。
浙江省咨詢委員會資深委員、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在接受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僅需要經濟的發展,更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要讓江南重現昔日江南風情,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在楊建華看來,“大花園”的目標就是世界一流的生態旅游目的地,要用國家公園的思路去創建“大花園”。“浙江西部是全省生態建設的源頭,這里不僅擁有全省的水源,也是全省綠色發展的大本營。”楊建華說,推進“大花園”建設,從浙西大地開始,從而推進全省文化創意的發展,“勢必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事實上,如今的“大花園”建設,還將通過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把“大花園”與杭州灣經濟區這個“大灣區”有機聯系起來,把“綠水青山”和“碧海藍天”連接起來,形成全省范圍內的全域旅游。
“如此一來,從浙西的秀山麗水到浙東的海島漁家,從浙北的水鄉古鎮到浙南的田園村落,我省旅游資源得以全域分布,有了‘處處皆風景’的根基。”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