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姜軒) 家禽等不得散養,如果違反,主人不僅會被罰款用來清潔村容,還可能要當義工到荒地植綠。從2016年開始,杭州淳安姜家鎮發動“鄉村革命”,挑戰沿襲了上千年的習慣。
當時這個試點牽出一對繞不過去的矛盾:家禽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又讓人擔憂,而聽不到雞鳴狗吠的還是不是農村?那姜家鎮又是如何找到這個平衡點的?本報記者到姜家鎮作了一番探訪。
沒了“雞飛狗跳”
這是你熟悉的農村嗎
姜家鎮有一條龍源溪源,全長8.1公里,流經桂溪村后匯入千島湖,是姜家鎮兩大河流之一。孫家塢村不大,卻山清水秀,一番典型的浙西小農村風情。
一場新的管理“試驗”正悄悄鋪開:2018年1月1日開始,村民養鴨必須到村里報備,平時鴨子也只能“下河進欄、上岸入圈”——鴨子必須在河道指定的地方戲水,上岸必須圈養,否則主人要為此埋單:50元/次/只。
這樣一件挑戰了村民千年傳統的事情,竟然在村里波瀾不驚。而在兩年前,事情并不是這樣。
當時,村里出了一項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村民不得讓放養的雞跑到屋外——“雞不出院子”,否則將被處罰。處罰的措施是:第一次第二次發現會被警告,第三次發現就要繳納50元罰款,用以村道村容清潔。
“你說這是哪門子規定?雞鴨都在村里跑了千百年了,說關就要關。”孫家塢村村民洪建良(化名)今年65歲,他一度十分反對村里的這一試點,認為農村如果聽不到雞鳴看不到狗跳那就不是農村。
這種嘗試在村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支持者認為會讓村子更加干凈;反對的覺得農村散養雞鴨已經千年,老祖宗的規矩不能改。
“經過幾次村民大會,大家擺出各自理由,支持者越來越多占了絕大多數。”孫家塢村黨支部書記洪國發說,因為村容環境好,游客越來越多,周末自駕游的旅行者數量甚至會超過村民。
“大環境是好的,但當時村道上家禽排泄物太多。”他說,經過幾次村兩委和村民組長會議,為“怎么辦”找到了平衡點:圈養——違反規定的村民第一年需要交清潔費50元,第二年交費100元,以此類推。
2017年開始,常引發游客投訴的狗也開始在村道上“消失”:誰家的狗狗如果跑到院子外,兩次警告后就要接受村里的處罰——第一年交費150元,第二年增加至260元,第三年是500元。對于第三年后依然不遵守的,孫家塢村正在考慮讓家禽主人在村外荒地植綠,面積在10~50平方米不等。
“這是一項村規民約,所有交上來的費用也會適時張榜公布。”洪國發說,其實一開始推行的時候心里沒底,說不定哪天就做不下去了,幸好堅持下來了。
目前看來效果非常好,2016年村里共收到違規養雞費用近5000元,2017年雞和狗兩項的違規費用只收了2000多元。“可以這么說,村里的清晨雞鳴處處,晚上狗吠聲聲,但村道上24小時見不到雞和狗的蹤影。”洪國發說。
看著越來越清的河水和干凈的村道、清新的空氣,洪建良不再堅持自己的觀點,他甚至變成了村里的義務監督員,哪家的雞狗跑出來了,他馬上就會去找主人溝通。
限養目前還是試點
接下來或將全鎮鋪開
雞鴨豬狗限養政策,使孫家塢村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越來越支持這項規定,村子變得更加美麗,游客也在以每年50%左右的數量上升。
但這僅僅是一個試點,這個試點是當地“鄉村革命百分考核”中的一環,它有可能在整個姜家鎮鋪開。
“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嘗試,可能會給其他農村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姜家鎮副鎮長張世中認為,家禽的去留一直是農村環境工作中的難點,孫家塢村的做法找到了環境和傳統習慣間的平衡點,也是鄉村百分考核的一個亮點。
“百分考核”很好理解,基礎分是100分,清潔鄉村、污水運維、垃圾分類、美麗庭院四個部分各25分。村干部負責對每一戶家庭進行考核打分,做得好和不好都要在村務公開欄中公布。
錢報記者了解到,“百分考核”列末位且多次勸告后不改的村民,可能會被認為“缺乏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在開具一些村級證明時會受到一定限制。
當然,“百分考核”也僅僅是姜家鎮“鄉村革命”的一個章節。該鎮相繼制定出臺《關于開展“鄉村革命”的實施意見》、《鄉村環境革命操作流程》等實施方案,大力推行環境革命、產業革命和鄉風革命。全鎮已投入500余萬元,28個行政村“因村施策”,治臟治亂治差同步展開。采取班子領導包片、聯村干部包村的方式,實行通報和問責制度。
據悉,今年姜家鎮房前屋后共栽花種草2.8萬余平方米,空地岔道見縫插綠4萬余米,白墻描文繪畫2200平方米,美麗庭院1萬余平方米。“開展農村環境革命是締造‘樂水小鎮、康美姜家’的重要內容,只有用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作支撐,才能建設好‘千島湖旅游副中心’,真正把姜家打造成全域旅游目的地。”姜家鎮黨委書記方必盛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