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我作為浙江少年新聞學院小記者團的一員,來到美麗的安吉余村和魯家村進行采訪。
8月14日上午,我們來到了余村,聽老村長陳長法爺爺為我們講述余村發展變遷的故事。陳爺爺今年已經74歲了。他告訴我們,他1976年來到余村,1985年當上了村長,一直工作到1992年。那個時候村里很窮,收入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耙l展先修路!”他帶領村民把門前的道路拓寬了,家家戶戶都聯通了村里的大馬路;關閉了村里的礦山,不讓村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賺錢;還興建了旅游景點,大力發展旅游業,村民的日子開始紅火起來了。
我們采訪了三位小朋友,分別是12歲的張童冉、8歲的童希然和4歲的琚宇陽。他們從小生活在山青水秀的美麗余村,從他們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對家鄉滿滿的自豪感。
在志愿者哥哥的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村里的文創商店、民宿、農家樂等旅游業態,其中有一座水塔,見證了余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美麗蛻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前,我們駐足留影,也為余村走上生態發展之路點贊。
下午,我們來到魯家村,采訪了村主任裘麗琴。她告訴我們,以前形容魯家村有兩句話: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蚊蠅滿天飛,臭氣四季吹。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魯家村成為了美麗鄉村,擁有18個差異化的家庭農場,通過一輛“阿魯阿家”號小火車串聯起美麗村莊,吸引了許多游客?,F在的魯家村,已經成為4A級景區,人均收入大大提高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從七位數上升為八位數。未來將瞄準5A級景區,爭取有更好的發展。我們還采訪了小火車的駕駛員和茶園主,了解了小火車取名的緣由和用途;還通過茶園主的現身說法,認識到魯家村的發展靠個別人先富起來是不行的,必須先富帶動后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為環境保護、為生態文明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