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組織的浙江環保小衛士“綠巨人環保科學實驗室”公開課走進杭州長青小學,為學生們帶來一堂生動的環保科學實驗課。課上,浙江環保小衛士帶隊老師引導學生們進行了思考——當環境被破壞,極端天氣出現時,人類該何去何從?為了保護地球環境,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到水、氣、聲污染對生物、生態環境造成何種影響,浙江環保小衛士的帶隊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了三組環保科學實驗:活力水世界、香煙氣體過濾和噪聲檢測。
在“活力水世界”實驗中,主講老師通過在兩個魚缸里分別注入清水和污水,并為小魚們布置好相同的水草為小魚創造生存環境,觀察小魚們在不同水質里出現的不同表現。實驗現象顯而易見:清水中的小魚怡然自得地暢游,而污水中的小魚則不斷地向水面上撲騰。為了揭曉這個現象出現的原理,主講老師邀請了一位學生作為“小助手”走上講臺,進行水中溶解氧的檢測。原來,相同實驗環境下,污水中氧含量很低,魚兒獲得氧氣比較難,因此小魚們便向氧氣充足的水面上游呼吸更多氧氣,而清水中含氧量本就適宜小魚的生存,在清水中的小魚便反應如常。
在隨后的“香煙氣體過濾”實驗里,主講老師將香煙燃燒產生的氣體通過兩支軟管輸入帶有紗布的實驗瓶中,其中一支軟管內放置了適量的活性炭。通過展示香煙氣體經過過濾和不經過過濾處理排放后沉著在紗布上的顏色,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到污染氣體不經處理將在濾網上留下的顆粒物量,說明了污染氣體的顆粒物沉淀將對人體肺部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也會讓病毒病菌“搭上便車”直接進入人體體內的道理。
公開課上,“噪聲檢測”直接取材于現場學生們發出的噪聲,學生們也都積極地參與到實驗中來,既加深了自己的課堂體驗感,也在體驗中明白了要從生活的各方面減少噪聲產生也是一種環保。杭州長青小學大隊輔導員芮靈潔分享道:“我們學校多年來堅持開展各類回收活動、小隊活動進行環境教育宣傳,以校園特色的“青藤葉”作為學生們的獎勵,既宣傳了我們的校園文化,也對學生起到了很大的觸動。”
在與杭州長青小學校長彭音交流中,記者還了解到,杭州長青小學目前是一所區級綠色學校,未來將繼續扎實校園的綠色文化建設,讓孩子們在綠色文化中健康成長,也穩步朝著省級國家級綠色學校的建設方向發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