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東陽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垃圾革命“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五年全面決勝”總目標,認真謀劃、開拓思路、創新舉措,扎實推進生活垃圾革命工作,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100%;資源化利用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城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9.7%以上;城鎮易腐垃圾分出率達26.62%以上;分類處置率82%以上;主城區全面推行“兩定四分”模式并向鎮區、農村延伸,基本形成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垃圾分類體系。過去五年,東陽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無到有,從薄弱到成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
體制機制建設日漸成熟
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垃圾革命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強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一是實施責任落實機制。每年出臺生活垃圾革命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二是實施餐廚垃圾收運管控機制。2022年10月,出臺《東陽市餐廚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置的通告》,強化餐廚垃圾規范處置監管,對餐廚垃圾違法處置行為實施嚴管重罰,逐步擴大餐廚垃圾規范處置范圍,提高易腐垃圾分出率。三是實施低價值可回收物及一般工業固廢補貼機制。2021年,相繼出臺《東陽市低價值可回收物兜底回收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東陽市白云、江北等綜合分揀中心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回收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對垃圾綜合分揀中心服務范圍、運營模式、營運職能、扶持政策等進行規范明確。四是實施宣傳培訓機制。在報紙、電視、廣播和新媒體平臺開設“兩定四分”專欄,深入挖掘和報道正面典型經驗,曝光反面典型案例。利用《行風熱線》、《每周聚焦》等監督類欄目及行政執法公眾號曝光垃圾分類不文明行為70余期。同時,在東陽電視(電臺)每天輪播垃圾分類公益廣告。5年來,在縣級以上媒體刊發分類宣傳報道1000余篇。組織黨員干部、運營公司積極開展“八進”宣傳和入戶宣傳活動,5年來,共入戶宣傳30萬余戶,宣傳人次達100萬余人。
源頭設施布局不斷完善
2019年6月,東陽市斥資500余萬元,采購發放居民戶、黨政機關辦公室分類容器14萬余組,全面規范源頭投放容器。2021年10月起,主城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兩定四分”模式,截止日前,主城區303個小區完成撤桶并點工作,投資近5000萬元建成集中投放點827個并在各集中投放點配置1名督導員,分類成效顯著提升。建制鎮區已建成“兩定四分”集中投放點242個,計劃在年底實現城鎮全覆蓋。
中端收運體系逐步優化
截至目前,全市共配置收運機動車310余輛,其中易腐垃圾收集車39臺,可回收物收集車4臺,有害垃圾收集車2臺,電瓶車及人力車1143輛。收運車輛均設置分類標識并接入環衛處監管平臺系統,實行運行監控和社會監督。此外,通過技術改進,實現分類收運流程再優化。對黨政機關可回收物實行預約收集;對有害垃圾實行分區域分時段收運;對易腐垃圾實行桶裝直運、垃圾不落地的公交化運輸模式,從產生源直達餐廚垃圾處置中心,開辟了餐廚、廚余垃圾收運專線40余條;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分類收運。
末端處理能力顯著提升
五年來,東陽市在完善易腐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設施落地,不斷增強終端處理能力。2019年開始,東陽市投資近10億,建成垃圾焚燒廠,日處理規模達1650噸,日發電量達約60萬千瓦時,產值約20萬元;2021年1月份開工建設餐廚垃圾生態處理中心項目,處理規模為餐飲垃圾100t/d、廚余垃圾200t/d、地溝油15t/d,投資約1.5億,目前已經實施運行;2020年開始,投資1.38億元,建成5家垃圾綜合分揀中心,總占地7萬㎡,處置規模5.9萬噸/月,涵蓋再生資源回收、園林垃圾破碎、一般工業固廢分揀等功能。截止11月底,共發放工業垃圾交投卡 2938張,累計回收工業固廢3萬余噸,有效減少了垃圾焚燒量。
執法考核力度日趨強勁
五年來,東陽市定期開展生活垃圾專項整治行動,累計處理垃圾分類違法行為6460余起,罰沒款300余萬元。五年來,我市不斷優化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機制,采用“普查與抽查相結合、明查和暗訪相結合、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鎮鄉街道、居民小區、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工作開展考核排名,并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標任務考核。
示范創建工作穩步推進
東陽市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我示范、兩定四分我勸導”共建活動,每周開展共建活動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公職人員現場監督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同時,實施亭長制,全面負責現場督導、入戶宣傳、運行監管等工作。2018年-2022年,共創建省級高標準示范小區34個,示范片區2個。
下一步,東陽市將以六大專項行動為支撐,以“兩定四分”為核心,以城鄉統籌為抓手,以飛灰資源化項目為載體,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不斷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 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著力打造宜居生活環境,不斷深入推進東陽垃圾治理能力現代化。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