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水平,打造龍泉街道高水平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場景,形成部門協同、社會監督、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升垃圾分類基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龍泉街道垃圾分類智慧督導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桶內監管,采用“艾小廚”AI分層識別對易腐垃圾監管
在易腐垃圾桶安裝“艾小廚”桶內監管模組,利用AI分層識別技術對易腐垃圾分層識別一投一測、并實時反饋測評結果。對于居民混投,實時通過短(微)信指導居民,并且居民可以通過手機APP小程序可查看自己的投遞(混投)情況、測評結果、積分情況、線上商品兌換等,引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關系切身利益,做好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的氛圍中,提升居民參與分類的熱情,打造更好的社區環境。
桶外垃圾包落地監管,采用“艾小廚”與“小睿機器人”對垃圾包落地情況進行監管
在生活垃圾驛站安裝“艾小廚”或“小睿機器人”對垃圾包落地情況進行抓拍取證,并通知小區巡檢員按規定時間處理,同時設置分級提醒功能(含物業-社區-街道)。
在小區垃圾包亂丟易發點安裝“艾小廚”移動監測,對居民亂丟現象進行抓拍取證,并通知小區巡檢員按規定時間處理。
每月出小區垃圾包落地報表,作為小區垃圾分類運營部門的考核依據之一。
通過對垃圾包落地的抓拍及取證,為執法部門提供了處罰溯源依據;通過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指導服務,執法部門執法等工作;進一步引導居民和社會各界養成自覺分類的習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管理手段智能化升級
通過“艾小廚”智慧垃圾分類駕駛艙可實時查看龍泉街道轄區內所有小區的投放率、合格率、日投遞量、混投物比例等情況;管理部門可以根據相關指標,對每個社區、小區進行考核。
通過垃圾分類管理后臺,可實時查看即時垃圾包落地及處置情況,責令相關垃圾分類承接到位及時處理。
龍泉街道轄區內小區設置了紅黑榜管理,通過管理系統后臺自動生成周期內投放居民的紅黑榜(紅黑榜公示于小區單元),鼓勵居民積極參與自主垃圾分類,促進居民分類習慣養成。
通過數字化監管,加快了處置效率,強化了監管效能,夯實了評價考核,提升了執法效能;大大提高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的治理效能,為實現“數字監管、降本增效”夯實基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