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江是嵊州市甘霖鎮(zhèn)社會事務辦公室工作人員,負責區(qū)內(nèi)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分類處置檢查工作。作為奮斗在一線的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他熟悉生活垃圾分類的標準與相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轉化成行政執(zhí)法與普法過程中的底氣,同時以身作則,從自己出發(fā)帶動同事、周邊朋友一同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他首先跑遍了甘霖鎮(zhèn)域的所有垃圾箱,對所有垃圾箱房和臨時堆放點位做到心中有數(shù)。他很早就意識到讓村委干部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因此,在獲得眾多村委的支持后,他組織開展對村委干部、垃圾分揀員、積分掃描員的分批培訓,并借助黨員生活會、婦代會等活動深入宣傳,發(fā)放了甘霖鎮(zhèn)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指導手冊1萬余份。
他知道,光有理論不夠,還要聯(lián)系實際。他帶領志愿者隊伍在各個垃圾箱房檢查,巡查衛(wèi)生狀況及指導員到崗情況,并對不足之處提出要求。遇到村民對垃圾分類存在疑問的,他積極解答。他的無私付出,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甘霖鎮(zhèn)的秀山路是個美食聚集地,道路兩旁餐飲商鋪一家挨著一家。他根據(jù)這個實際情況,歸納總結針對性的分類方案,建議商家配合使用“專人專管步步走”方法,從垃圾產(chǎn)生源頭開始(廚房初加工、臺面收拾、餐具洗滌等步驟),進行快速分類,同時傳授店家分類順口溜“易腐易爛是廚余、塑料廢紙丟其他,有毒有害放一起,瓶子紙箱再收集”,商店反響良好。
在剡溪一品小區(qū),住戶隱私保護較好,門禁重重,給垃圾分類宣傳和源頭管理帶來一定困難。但這并沒有難倒他和志愿者們,他們不僅利用短短一個月時間完成了小區(qū)900多戶居民的上門入戶宣傳工作,并且在小區(qū)實行垃圾分類樓道紅藍榜評比,喚醒居民的榮譽感,激發(fā)參與熱情。在他們的努力下,評比榜上的紅星越來越多,黃星越來越少。目前為止,小區(qū)超過90%的居民能夠自覺做到垃圾分類。
在上高安置小區(qū)這樣安置小區(qū),小區(qū)大、居民多、矛盾多,垃圾分類推進工作困難重重。他和志愿者們不論刮風下雨都堅守一線,垃圾桶邊總能看到一個個志愿者打著傘堅守的場景。垃圾分類指導員們用自己的行動換來了居民的尊重和認可。今年以來,原本樓道口隨手扔垃圾的臟亂情況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0個規(guī)范化的投放點位,一些原本不理解的居民也逐漸認可了垃圾分類。
雖然廣大村民們現(xiàn)在還不能完全做對準確分類、準確投放,不能完全明白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是大家都在努力一點點的改變。這一點點改變,就是對樓江工作的最好的肯定。在以后的工作中他還會邊干邊摸索總結,努力找出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方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