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塑料袋是其他垃圾,要分開放……”在東門外村,看到一位老年人匆匆忙忙投放垃圾,垃圾分類督導員鄔美婷趕忙上前指導。
分類投放點位巡查、上門指導、開袋檢查……這是每個平凡的日子里鄔美婷的工作日常。2013年,在垃圾中轉站操作崗位干了7年后,鄔美婷成為了一名垃圾分類一線督導員,從此就一直與垃圾分類打著交道,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個人、縣級優秀城市美容師。
雖然自己仍是從事環境衛生相關方面的工作,但在鄔美婷看來,身份的轉變是不小的挑戰。“一切都要學,從零學起。”鄔美婷坦言,剛開始一度有畏難心理,可工作還得繼續,為了能快速適應新的崗位,她開始自學,看科普小視頻、研究宣傳資料……學著學著,鄔美婷發現垃圾分類工作沒有她想象得那么難,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專業,她積極參加市里、縣里各種培訓,每次培訓時會針對性地做好筆記,在閑暇之余再把厚厚的筆記本拿出來復習。
短短幾個月,鄔美婷就成為垃圾分類能手,只要掀開垃圾桶一看,她就能迅速從中挑出分類不到位的垃圾。平時下班后,還會給自己的家人、朋友科普垃圾分類知識,促使他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作為垃圾分類督導員,如果我都不懂,還怎么教別人。”鄔美婷說。
此外,鄔美婷還是一名耐心細致的“講解員”。丹東街道東門外村作為我縣垃圾分類試點單位,剛開始推行的時候有一段“陣痛期”,不少村民不太習慣垃圾分類,認為這是給他們增加負擔。
“知道怎么進行垃圾分類只是一方面,還要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做。”鄔美婷十分有感觸,在她看來,垃圾分類更多的是一個習慣問題,而作為督導員,更重要的是幫助村民培養垃圾分類的習慣。“要改變別人的習慣,十分不易。”
通常,鄔美婷都是帶著笑臉給每一位村民進行講解,語氣平和,久而久之大家也能相互理解了。盡管跟一些村民打起交道來相對比較困難,但鄔美婷很快就會整理好情緒,如果出現了混投,她會讓他們原地重新分類好再投放,如果對方不理睬,她便會當面將垃圾用鐵鉗拾起來,重新進行分類投放。
除了日常的督導,不忙的時候,鄔美婷還會去每家每戶宣傳,向村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耐心地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傳授生活中常見垃圾的分類方法,有時候還會組織一些小游戲,提高他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在她的帶領下,大家很快認識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大多數村民已經養成了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不僅如此,村民們還主動引導其他朋友,參與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
“看到大家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就覺得這份工作是有意義的。只要單位有需要,我會一直做下去!”鄔美婷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