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轉運是生活垃圾運輸處理的重要環節。然而,生活垃圾轉運站因群眾擔心的臭氣擴散、轉運車撒漏等問題,長期面臨“安家難”困境,成為“鄰避”項目。為解除群眾顧慮、展現現代轉運技術,鄞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創新思路,將定橋固廢轉運站打造成為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基地,通過吸引公眾實地參觀、體驗、互動,用“看得見”“聞得到”的方式打消公眾疑慮,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新時尚。
高標準建設,打造現代化轉運樣板
定橋固廢轉運站是寧波市垃圾分類工作相配套的“三廠六站”中的“六站”之一,位于姜山鎮定橋村,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建筑總投資1.14億元,設計垃圾處理規模680噸/日,于2018年6月起試運行。利用這實際站點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基地,能夠讓公眾直觀了解現代化轉運設施、轉運工藝。一是“不落地”的壓縮工藝。該站共配置7個卸料泊位、2個壓實器、18個轉運容器、14輛轉運車,采用“高進平出”作業模式,垃圾壓縮轉運通過容器完成,減少垃圾落地對環境的影響,能夠真正實現耗能低、費用省、效率高。二是“智能化”的管理系統。不同于市民傳統觀念中環衛作業臟亂差的惡劣環境,該站采用全系統智能化、全流程機械化的作業標準,設置有中央控制室,具備車輛派位系統、作業大廳除臭系統、站內作業及安保監控系統、作業數據云平臺及車輛GPS系統等五大功能,能夠對站內作業、安保、環境控制和車輛運行等進行智能化統籌管理。三是“無臭味”的廠區環境。臭氣、灰塵是公眾對固廢轉運站的最大顧慮,為破解這一問題,該站采用封閉負壓作業,進站口設有風簾和快速卷簾門,阻止大廳內氣體外泄,同時還安裝了離子新風、植物液噴淋、高壓水霧泡、洗滌塔等全過程專業除塵除臭系統,廠區空氣潔凈無臭味。
多維度展示,構建立體化宣教平臺
定橋固廢轉運站摒棄傳統單一、枯燥的宣教模式,差異化打造多功能展廳、實地觀察區、垃圾分類游戲互動區等特色區域,并配備專業講解員,確保參觀過程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一是突出個性化。在多功能展廳,該站不僅以圖文形式展示全區垃圾中轉站迭代過程、一體化收運工作開展情況等內容,還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特性的參觀團體,“量身定制”垃圾分類操作規范指導視頻,生動介紹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以及處理的全過程,幫助參觀者深刻認識生活垃圾分類并非一項簡單、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體系運作的民生工程。二是注重實景式。為了讓參觀者近距離觀察垃圾轉運過程,該站精心打造了一條“參觀走廊”,兩側采用玻璃幕墻,以便參觀者“身臨其境”觀察垃圾卸料、壓實、中轉的實時情況。同時,該站對外開放中央控制室,參觀者可通過大屏幕觀看轉運車進場過磅、進入指定泊位卸料、倒入壓縮桶壓縮、沖洗、壓縮后裝車運往焚燒廠等作業場面,全方位了解垃圾轉運過程,加深對垃圾運輸處置的認知。三是增強體驗感。該站堅持寓教于樂,針對學生參觀者專門設置游戲互動區,通過趣味投籃等方式加深對四色分類法的印象,深受參觀者歡迎。同時,還在三樓展廳設置了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區域,以活潑生動的文字和畫面,闡釋垃圾分類定義、介紹垃圾降解速度、講解“垃圾圍城”的危害等,增強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抓重點宣傳,提升精準化引導效果
該站緊緊抓住“易感人群”,積極與教育部門對接,通過組織“垃圾去哪兒”主題活動等,引導中小學、幼兒園前來參觀學習,為學生群體提供環保教育的良好平臺,促進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常態化發展。此外,該站作為展示我區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窗口,先后吸引了省內外政府機構、各級黨組織前來參觀學習,有效擴大了垃圾分類宣教戰線、激發了黨建引領熱情,截至目前,定橋固廢轉運站已累計接待參觀者231批 7986人次。
2019年9月22日,國家住建部、中組部領導以及各省、新疆建設兵團住建廳考察團一行來到
鄞州區定橋中轉站參觀,對垃圾分類宣傳開展給予高度評價
2019年4月4日,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一行來到鄞州區定橋垃圾分類轉運站
2019年5月16日,省建設廳退休干部一行40人來到定橋固廢垃圾轉運站參觀
2019年7月9日,廣西省南寧市江南區政府副區長華榮春一行參觀考察定橋固廢轉運站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