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正文

寧波江北實驗小學:北燕影響力,分類知行總動員

發布時間: 2023-04-25 14:05:38 來源:

  “給校長的三封信”是江北實驗小學垃圾分類的起點,早在2014年三名同學接觸社區垃圾分類后,聯名給自己的校長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孩子們在社區接觸了垃圾分類后,希望校園里也能像社區一樣開展垃圾分類,讓同學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從2014年起,垃圾分類與江北實驗的北燕學子們就一起創造著共同的綠色環保回憶。從2014年“與科技同行,共創綠色校園”,2015年“環保小衛士行動”、2016年“分類主題知識競賽”到2017年“垃圾分類齊行動,變廢為寶”、2018年“開學求知路——分類我能行”、2019年參與設計首套中小學分類課程、2020年“分類研學之旅”。每一步的德育教育與垃圾分類完美契合。

  江北區實驗小校領導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由校長室牽頭,校長親自出任組長,多次召開行政會議,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討論制定了《江北區實驗小學垃圾分類實施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并在第一時間根據垃圾分類示范校的“創建標準”,逐條細化工作要求,制定了每月目標,力求“月月有事做,事事往細做。”為實現硬件、軟件雙管齊下、迅速鋪開的效果,后勤處在方案制定后的第一周就將學校戶外區域的垃圾桶全部換成4色分類垃圾桶,把教室和辦公室一律換成雙色分類垃圾桶。德育處在學校最顯眼的進門處,宣傳窗,以及學生上學的必經之路崇德大廳中,設計放置了生動可愛的卡通形象垃圾桶、垃圾行事歷等宣傳材料,長期幫助學生對分類知識“溫故知新”。

  針對德育教育中學生不會分類、興趣不足怎么辦?學生時常遺忘,習慣難以養成怎么辦?學生離開學校就不肯分類怎么辦?三大問題,經過摸索,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知識普及先行,創意改造硬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垃圾分類德育學習要讓學生有足夠的內驅力,實現“破冰”,必然需要“造聲勢”、“有創意”、“夠吸引”。一是“小蟻哥”進教室,營造“垃圾分類”氛圍。學校在東校區每個班級的教室走廊墻面上安裝了“風采展板”,并設立“垃圾分類專欄”用于將學生的垃圾分類作品進行呈現,32個班級的作品連綿不斷,成為隨時隨地環境育人,強化分類意識的陣地。二是大小課堂齊進行,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定期邀請過市區垃圾分類辦進校園帶來“垃圾分類”大講堂。組織開展全校學生垃圾分類知識問答競賽,自主設計出卷,對全體學生的“垃圾分類”能力進行了大閱兵,并評選出“班級分類小達人”進行獎勵。從2018年學年起,開學第一天學校都舉行“開學求知之路”系列活動,所有報道新生均需參與“垃圾分類我能行”過關贏獎品活動,也預示著從這一天起,垃圾分類的德育教育已經開始。三是采納學生創意,改造學校垃圾房。“孩子們的創意是最值得被珍視的。”在江北實驗小學有一座別出心裁的垃圾房。學校開辦創意垃圾房設計大賽,由學生自己畫出心中最滿意的垃圾房,并由全校學生投票選出“最佳設計獎”作品被學校采納作為分類垃圾房的改造設計圖,最終真正地呈現在校園里。將垃圾投入到自己設計的垃圾房里,這種發自內心的樂意是任何布置任務式的指令無法比擬的,讓學生真正成為分類主人翁。

  日常德育在線,強化分類意識

  一是研學分類,我們的“踐行禮”。垃圾分類研學課程是江北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最期待的課程。在這一周的時間里學生們都在與環保與分類打著交道,在主題班會課上,班主任老師通過講解地球日益面臨的環境問題,介紹分類的重要意義,學生力所能及的垃圾分類推廣辦法,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科學老師通過一節精妙的科學課,讓同學們從科學的視角了解到垃圾混投的危害,養成環保習慣;一張張充滿創意的環保手抄報在美術課堂上肆意飛揚。這一節節課程最終都走向分類研學的實踐體驗基地,學生們在垃圾分類末端處置場所里能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分類帶來的巨大能量,并將這一周的所學所感都記錄在課程體驗和周末社區分類實踐中。從各個視角帶領同學們全方位從‘知’到‘行’去真正感受分類的意義。二是線上微課,我們的“創設行”。學校大隊輔導員羅寧老師參與了江北區設計的首套全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微課程。《分類我時尚》是江北區分類辦聯合江北區教育局設計的全市首套中小學垃圾分類系列微課程,一共有8節,其中每節微課堂會通過游戲、實驗、走訪、課本劇、動手制作、課外實踐、參觀考察、戶外宣傳等形式進行,培養學生垃圾分類,踐行環保的意識。課程內容除了基本的垃圾分類,還涵蓋垃圾的產生、垃圾的源頭減量、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節。該課程已在在寧波市智慧教育平臺甬上云校的“江北公開課”欄目里上線。三是自我監督,分類的“主人翁”。當“垃圾分類”的習慣逐漸在學生心中養成之后,學校德育處趁熱打鐵,修改完善相應的監管機制和評價方法。大隊部修改學生值周崗位職責,新增“垃圾分類監督崗”之后又通過網上自主報名的方式招募了多名“崇德小義工”,每周1輪每天1次檢查各個教室中的垃圾投放情況。監督崗和小義工的記錄納入每周“最佳崇德中隊”的評比中,如此一來,“垃圾分類”從政治任務轉變為德育抓手,幫助學生真正實現了“自理自律”、社會責任意識進一步增強。

  德育任務加持,假期身體力行

  一是社區實踐,分類有我。每年的3月,“小手牽大手,分類跟我走”活動在“學雷鋒日”如期而至,全校學生都會和家長、同學一起去社區清理衛生撿拾垃圾,去人員集中的公共場所分發垃圾分類傳單、海報。之后,學校還與寧波大學學生會積極聯系,在校內成立了“環保小腳丫”、“公益蒲公英”兩支魅力中隊與寧大志愿者結對,形成“高校+中小學1+1”教育模式,在校內外長期致力于垃圾分類的宣講和知識普及活動。為力求最大限度地將“分類意識”根植到學生心中。二是活動體驗,參與有我。學校積極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手抄報、征文、微視頻比賽,保證“垃圾分類”這4個字高頻地出現在學生的學習生活每時每刻。在全市首屆“我就是影響力”評比中,學校適時舉辦“北燕影響力,分類有創意”作品征集活動,由孩子們自行拍攝精彩紛呈的分類視頻,無限的創意,精美的制作,引來社會的廣泛好評,其中6個視頻還被甬派制作成了獨家報道,成為“垃圾分類”網紅。三是定制作業,思考有我。在寒假特別作業中,大隊部為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定制了3份不同的垃圾分類作業。1年級制作垃圾分類標簽,2-4年級制作垃圾分類“金點子”卡,5-6年級撰寫垃圾分類調查報告,調查所在社區的垃圾分類情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為家庭和社區的分類出謀劃策。除了假期特別作業外,每年暑假,全體五年級學生都會參加江北區教育局組織的“日新少年”小義工活動,一部分學生走進周邊社區做垃圾分類引導員,入戶分發“垃圾分類”宣傳單,為老年人講解分類知識。另一部分學生走進幼兒園,爭當“垃圾分類”小導師,為更小的小朋友傳授垃圾分類的知識,實現扶老攜幼齊分類,“小手牽大手,輻射周邊人”的效果。

  而今在江北實驗小學,從學生創意垃圾房設計、校園分類督導隊伍、分類短視頻拍攝到設計寧波市首套中小學垃圾分類系列微課程,學習生活垃圾分類已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普及和習慣的養成,儼然蛻變成為同學們的人文素養必修課。知識普及先行、日常德育在線“月月分類有活動”到假期身體力行,形成了從“知”到“行”的全方位校園分類總動員。

標簽: 垃圾分類;垃圾房;實驗小學;垃圾;德育 責任編輯: 龐世豪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