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垃圾分類全面開展以來,杭州市西湖區結合垃圾分類工作實際情況,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按照“全面覆蓋、提升質量、促進減量”的要求,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各項工作,不斷踐行文明新風尚,努力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素養,全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在西湖區落地生根。
多點宣傳,織好垃圾分類宣傳的“一張網”
入戶宣傳常態化。為提升入戶宣傳覆蓋率,保證垃圾分類知曉率,各鎮街、社區日常入戶宣傳指導外西湖區城管局聯合各鎮街開展垃圾分類宣教進小區主題活動。工作人員通過垃圾分類小游戲、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掃碼答題贏獎等方式向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不斷擴大宣傳工作的影響面和效果,實現分類宣傳全覆蓋。
為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的垃圾分類意識,利用暑期時間,西湖區十一個鎮街分別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各具特色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同時開放雙浦鎮垃圾分類宣教基地供中小學生免費參觀學習。
結合再生資源網點(鯨靈回收環保屋)建設,開辟回收、宣傳新陣地。目前西湖區已完成210個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的建設和運營,網點內設置回收柜臺、積分兌換展臺,每天定時開放,同時配備1-2名工作人員。通過以再生資源網點、預約上門、定時定點活動為載體,開展多元主題宣傳活動,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垃圾分類宣傳、實踐陣地。
重大活動保障,傳遞環保理念。為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綠色環保理念,西湖區借助杭州馬拉松比賽、云棲大會、西湖高爾夫的露營奇妙夜等重大活動,創新宣傳載體。積極做好分類保障工作同時,在活動會場各個點位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位,配備專業工作人員進行指導宣傳,進一步提高市民分類投放意識。
特色亮點,為垃圾分類錦上添花
亮減量妙招 “竹籃子買菜”引領分類新時尚。杭州市西湖區留下街道翰墨香林社區推出“竹籃子買菜”行動,從每個家庭剛需的買菜切入,倡導居民采用綠色購物方式。居民繳納50元押金就能領取精美竹籃一個,只要在半年內完成30次無塑買菜打卡,即可取回押金。此外,個人將無塑買菜照片上傳社區微信群還可以積分,社區會對每月打卡情況進行統計,根據積分評選出“綠色環保個人”進行表彰。
通過此項活動倡導居民提升環保意識,采用綠色的購物方式,自覺踐行垃圾分類。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和優化校園環境,增強學生規范分類意識,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講文明、愛環境、資源循環利用新風,打造文明、美麗校園,西湖區城管局聯合西湖環境集團在部分學校,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保俶塔實驗學校、古蕩第一小學、白蕩海幼兒園等學校,以定時定點回收活動、專題培訓、作品征集等各類活動為抓手,讓孩子們通過實踐,學習垃圾分類基礎知識,切身體會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引導孩子甚至帶動家長更深入地認識垃圾分類這件“環保小事”,理解資源回收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養成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結合主題活動,深化“八進”宣傳,共建文明風尚。西湖區結合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實際情況及宣傳需求,制訂每月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2年起分別開展“垃圾分類進商場,達人宣講入人心”,“我勞動我光榮,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垃圾分類宣講團進賓館”,“垃圾分類達人宣講團進機關宣傳活動”“政務服務優質高效,垃圾分類規范有序”等多場主題宣傳活動。結合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村)、家庭、學校、企業、機關、商場、賓館(酒店)、“窗口”等“八進”宣傳,不斷提升居民的參與度和幸福感,奏響垃圾分類“大合唱”。
黨旗飄飄,發揮黨建引領“頭雁效應”
西湖區聯合各個街道積極探索黨建與垃圾分類融合發展,通過組織黨員志愿者們入戶宣傳、定期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培訓、主題黨課、垃圾分類知識競賽等加強黨員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夯實黨員垃圾分類知識“硬實力”。
同時針對留下街道轄區90%是殘疾人居民的小區——花塢新村,招募25名黨員志愿者成立“紅色幫幫團”,挨家挨戶上門宣傳、幫收垃圾、指導分類,提供“保姆式”服務。在垃圾分類工作上不讓一個小區“掉隊”。實現黨建與垃圾分類同向發力,形成全民分類的濃厚氛圍。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