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人人有責”。在后葛村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和小事,而是一場長跑比賽。后葛村婦女主任于永輝在垃圾分類工作中親力親為,不斷推陳出新,用實際行動將后葛村從垃圾分類后進村逐步提升到了先進村,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她親力親為,走村入戶談分類。垃圾分類推行之初,大多數村民都忙于農活,把垃圾分類不當做一回事,敷衍對待。工作難開展,成績很落后。于是每天天剛亮,于永輝便帶領后葛村的婦女代表、黨員組長,開始了一天的“巡村”。不管她走到哪家哪戶,總能和農戶攀上親戚,風風火火就把垃圾分類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在走村入戶中,難免會遇到個別不理解她工作的農戶,此時她,拉著農戶一頓談心談話。她總和她們說,只要掌握了方式方法,就沒有分不了的垃圾。
她深入大山,推進分類全覆蓋。在綠油油的群山環繞中,有一抹紅奔赴高山的服務之旅。她們就是由于永輝組建的后葛村巾幗志愿隊,在12天時間里,累計徒步走訪300多戶農戶,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600多份,指導農戶整理庭院環境衛生,每天平均服務12個小時左右。她帶領著志愿隊用腳步丈量民情,傾聽民聲,為后葛村民生活在一個干凈美麗的環境繼續不懈努力,也將垃圾分類文明時尚帶到了山中的角角落落。她還積極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組織村兩委干部編排了一部垃圾分類“三句半”,用趣味的方式為深山里的老黨員們宣傳分類知識。
她不斷總結,分類工作見成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于永輝不斷加大分類宣傳力度,通過對農戶上門宣傳,干部黨員網格化幫帶,對全村垃圾分類治理全覆蓋,加強村民的知曉率和準確率。除了配置設施設備,專人專車上門收集外,于永輝還制定考核標準,明確督查人員,落實獎懲考核,形成長效管理機制。為了提高村民的積極性,于永輝以村環境衛生管理小組和督查員提出的意見為依據,每個月每個組(共有18個小組)評比出1到2戶垃圾分類示范戶,獎勵1塊毛巾和香皂。每個季度全村評比出10戶優秀戶,發放一瓶洗衣液,一條毛巾,一塊香肥皂,并張貼宣傳欄,以資鼓勵。這樣大大提高了村民們對自家周邊環境和垃圾分類的責任意識,并形成了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
隨著分類成效的不斷提升,村里的分類工作也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和媒體的宣傳報道,在各級檢查中垃圾分類成績都能靠前。
老百姓們也逐漸認識到,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時尚的新趨勢,事雖小,卻關系到村民們的生活環境、社會文明的優良以及好家風傳承和個人素養的體現。在以后的工作中,于永輝還將繼續保持一貫的工作態度,推進分類工作不斷向好,讓后葛村的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