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管局辦公室、住建部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表揚2019年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46城萬人志愿者”活動表現突出個人的通報》,寧波機關第二幼兒園的丁艷同志在眾多志愿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2019年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46城萬人志愿者”活動優秀志愿者的稱號。
2019年上半年,丁艷聽說萬安社區居委會在招募垃圾分類志愿者,她第一時間報名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我覺得,作為一名黨員,應當發揮帶頭作用,有義務幫助居委會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必要性,幫助居委會指導小區居民開展垃圾分類的具體工作。”丁艷如是說。
一名合格的垃圾分類志愿者,自身必須正確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和方法。為順利成為垃圾分類達人,丁艷除了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垃圾分類培訓,還細心對垃圾分類的知識做了梳理,標注出最容易出錯的問題。比如:家里的殘枝落葉也屬于“廚余垃圾”,不易腐爛的豬大骨屬于“其他垃圾”等。
而作為一名老師,她很清楚讓幼兒園小朋友明白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為此,丁艷多次修改教案,結合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從“什么是垃圾分類”“怎樣進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三個方面入手,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增進小朋友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
“垃圾桶不要放在我家樓下”是絕大部分居民的第一反應,這給居委會工作帶來很大挑戰,要做許多說服溝通工作。
萬安社區剛開始撤桶并點工作時,丁艷婆婆家的南窗口下被認定要作為一個垃圾收集點,而且整個小區三處垃圾收集點數她婆婆家靠得最近。對于這個方案丁艷婆婆開始時也有想法,她擔心窗口下放這么多垃圾箱,夏天南風一吹,氣味都吹到家里來。
為了順利推動工作實施,丁艷開始做起了婆婆的思想工作,她回憶說,“垃圾箱總是要有地方放的,大家都不愿意,這垃圾分類的工作怎么進行呢?”婆婆在丁艷反復的勸說下也想通了,同意點位的設置,這時其他住戶也就都沒有話說了,一項難題就在丁艷的手中成功解決。
垃圾分類,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群眾工作,動員家家戶戶都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來。成為志愿者以來,丁艷時常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員”,向居民分發垃圾分類倡議書和宣傳頁,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基本常識。她認為,只要群眾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垃圾分類,明白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后,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落實這項政策。同時,她收集居民的合理化建議,提交給居委會,逐步改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合理性、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在各種努力下,小區居民們的積極性和垃圾分類的效率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為了進一步將垃圾分類的工作落到實處,丁艷穿上了“垃圾分類志愿者”的綠色馬甲進入垃圾分類的“主戰場”——小區垃圾收集點。在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時期,進行現場監督和指導。夏季,就算是晚上7、8點鐘,氣溫仍近30攝氏度,在垃圾房旁邊站上一個小時,額頭綴滿了豆大的汗珠;蚊蟲時時侵襲,兩條腿上的蚊子包奇癢難熬;垃圾房透露出一陣陣難聞的酸腐味,很難忍受。丁艷也多次想過放棄不做,但黨員的身份與責任讓她堅持了下來。她說,“我要為居民做好垃圾分類的督導工作,起到表率作用。”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頭,她始終堅守崗位。“垃圾分類志愿者”如今已成為她的身份和生活方式。茶余飯后,鄰里之間,聊天時,三句不離本行,總不忘推進垃圾分類那些事。與居民良性互動,營造了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活動的良好氛圍。
在問及如何看待志愿者生活時,她自豪講道:“很充實很滿足,也很欣慰。如今我們的工作已見成效,居民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準確性都有了不小的提高,這對我而言就是最大的獎賞。”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