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55歲的孫其林穿上志愿者馬甲、戴上安全帽,和其他居民,跟著嘉興港區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港區夜巡查,并要用鼻子鑒定臭氣濃度。
他們被稱作民間“聞臭師”。像孫其林一樣,在嘉興港區,現在活躍著275名民間“聞臭師”。他們來自社區、學校、機關等各個領域。
這讓嘉興港區今年要創建的“無異味企業”“無異味園區”及“園區景區化”更加有了底氣。
近日,全省“藍天保衛戰”新聞采訪活動來到嘉興港區,見到了這批民間“聞臭師”。
長豐社區在嘉興港區內,孫其林就是長豐社區的居民。“以前我們談化色變,沒想到現在自己走進了化工廠?!睂O其林笑笑說。
作為“聞臭師”,對自身會有一定的要求,在出門巡查前,不能抽煙、不能喝酒,更不能感冒,“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嗅覺。”孫其林說,鼻子比儀器更管用,儀器只能測單一氣體,但對于混合氣味很難分辨。
當然,光帶著靈敏的鼻子是不夠的。民間聞臭師上崗前,環保執法人員對他們要進行理論培訓,包括了嘉興港區的基本情況、近年來港區的治氣措施、聞臭理論等,得“知道各種污染物的氣味特征?!?br style="text-align: left;"/>
每次夜巡“聞臭”會出動8到10名民間“聞臭師”。出發巡查時,環保工作人員還會帶上手持的VOCs便攜式檢測儀,作為“聞臭師”辨別氣味的有效補充工具?!皟x器可以辨別揮發性有機物數值的高低,‘聞臭師’能判斷氣味對人體是否舒適,國標民標共用,可以及時發現廢氣污染物的源頭?!奔闻d港區環保局工作人員解釋。
最近一次夜巡“聞臭”是在5月初,孫其林和其他聞臭師一起,在港區內隨機巡了三四家企業,儀器監測情況都不錯,出來的數據都在標準范圍內。
這幾年,嘉興港區的工業廢氣治理水平不斷提升,“以前,我們窗戶都不敢開的,現在可以開窗透氣了?!睂O其林說。從數據上來看,空氣質量也好多了,2017年嘉興港區空氣優良率達80.5%,到了2018年空氣優良率攀升至85.9%。港區還投資了4000余萬元,開啟了智慧環保建設。比如在離化工園區距離最近的居民居住區——雅山村委會安裝了臭氣自動檢測儀器,用居民的實際感受結合儀器監測數據,對周圍環境空氣進行評判,讓大家居住得更安心。
嘉興港區環保局的負責人說,他們對港區工業廢氣整治的目標就是讓生活在這里的居民聞不到異味,讓公眾參與到治理中,監督他們的工作。
“成為‘聞臭師’后,我覺得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對嘉興港區空氣質量的好壞有了一份責任。”孫其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