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季建榮 通訊員 朱智翔 晏利揚 董浩)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9年1-2月全國空氣質量狀況,麗水空氣質量PM2.5濃度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微克/立方米;AQI優良率100%,同比提高10.2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三、浙江第一,實現了空氣質量全國排名從2017年第八位、2018年第五位、2019年1-2月第三位的持續提升。
素有“浙江綠谷”之稱的麗水,好空氣是出了名的。作為一座既不沿海,又不居高(高海拔)的城市,麗水空氣質量為何能屢屢領“鮮”全國,并持續提升?答案就在那一次次的“麗水之干”中。
感受麗水“綠谷藍”
調整產業結構 淘汰落后產能
作為浙江的生態大花園、華東的生態屏障,生態是麗水最大的優勢。但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麗水也曾隨大潮走過“致富”的捷徑。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油,一度讓麗水成為“灰天”“黑水”的污染典型。
“比如拿產業結構來說,上世紀,造紙廠、化工廠、鋼鐵廠、磚瓦廠在麗水遍地開花,而且都是當地的納稅大戶,也是污染大戶,讓政府取舍兩難。”麗水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國偉回憶說,“當時浙江省環保系統有句話是,北抓太湖,南抓麗水,可見形勢之嚴峻。”
為守護一方藍天白云、綠水青山,一方面實行生態工業發展負面清單,先后關停多家造紙廠,否決了爐西峽小水電建設、馱灘百億鋼廠等幾百個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同時,持續推進產業、能源、運輸等結構調整。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麗水市共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90家、燃煤鍋爐179臺,整治“散亂污”企業(作坊)200家,新增新能源公交車99輛。
另一方面制定重點產業導向清單,生態農業及精深加工、生態休閑旅游等成為當地重點培育和引進的鼓勵類項目。綠水青山賦予的生態潛力,成了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獨特資源。
執法人員檢查涉氣企業
全面提升改造 推進廢氣防治
在通過調結構減少大氣“污染源”的同時,麗水也從未放松對已有“污染源”的治理,工業廢氣治理便首當其沖。
記者從麗水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8年麗水深入實施重點行業、工業園區廢氣和工業臭氣異味的治理,共完成了5臺鍋爐清潔排放改造、54家重點企業示范項目治理、36家合成革企業深度治理和集中精餾項目一期建設。
此外,麗水還持續推進露天礦山、揚塵整治、秸稈綜合利用、煙花爆竹禁燃以及城鎮垃圾廢物臭氣和餐飲油煙廢氣異味處理等工作,全面防控大氣污染。2018年,麗水共開工治理15家廢棄礦山,對全市451個在建工地建立動態清單化管理,并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93.62%和全域范圍全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執法人員查封違法企業設施
強化監督執法 保衛“藍天白云”
近年來,麗水持續加大大氣污染防治監管執法力度,常態化開展以涉氣違法行為重點打擊對象的執法專項行動和交叉檢查活動,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保駕護航。僅2018年,麗水就相繼組織開展了“藍天保衛”1號、2號專項執法行動,并在全市范圍實施了6輪環境交叉檢查活動。
“在檢查期間,我們采取‘明查與暗查、晝查與夜查、晴天查與雨天查、日常巡查與突擊檢查、工作日查與節假日查’的錯時執法模式,特別是開展夜間零點行動抽查,對核心區域廢氣排放企業開展突擊檢查,著重打擊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以及逃避監管、偷排等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麗水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宋俊介紹道。
通過錯時執法模式,再加上出臺舉報獎勵辦法鼓勵群眾提供大氣污染違法案件線索,麗水查獲了一批大氣污染違法的大案要案。如在2018年4月,環境執法人員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對遂昌縣曉余墻材有限公司執法檢查時發現,該企業生產多孔磚時廢氣處理設施未開啟,爐窯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存在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的違法行為,遂依法作出了責令停產整治、罰款52萬元的行政處罰,并同時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作進一步處理。
麗水市生態環境局數據顯示,2018年,麗水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22580人次,檢查各類企業4258家,其中查出涉氣問題案件217件,切實形成了打擊大氣污染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