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不少攝影愛好者聚集在松陽縣松陰溪,等著中華秋沙鴨露面。經過多年整治,松陰溪水質大幅改善,中華秋沙鴨這種被稱為“生態環境風向標”的珍稀鳥類已然成為松陰溪的常客。
在浙江,越來越多“記憶中”的小溪、小河回到人們身邊。日前,記者從省治水辦(河長辦)獲悉,2018年,全省221個省控斷面中,Ⅰ類至Ⅲ類水質斷面占比84.6%,比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滿足功能要求斷面占比89.6%,比上年上升3.6個百分點;治水公眾滿意度83.26%,比上年上升4.84個百分點。這也是浙江Ⅰ類至Ⅲ類省控水質斷面比例、治水滿意度首次雙破80%,實現了水環境質量和人民群眾幸福感雙提升。據悉,2018年,我省以“五水共治”“河長制”為抓手,在“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美麗河湖”建設等方面的27項工作超額完成任務。
治水提質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雖然松陰溪水質已大幅改善,松陽縣委副書記、松陰溪河長王立武仍不敢有絲毫松懈。2018年3月,因為松陰溪的水質問題,他受到了一次特殊的問詢——省治水辦(河長辦)就當年2月未達到國家“水十條”年度考核目標的斷面,問詢了有關縣、鄉、村三級河長。 (下轉第三版)
“那是我第一次作為河長被問詢,壓力很大,但對我們的污染防治工作是好事。”王立武表示,松陰溪的水環境雖然已經有了明顯提升,但要達到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要求,還需要從單一的水污染治理向綜合性的水生態修復轉變。
針對水環境治理的新情況、新特點,我省不斷調整工作重心,各地治水新招迭出。2018年,我省把“污水零直排區”建設作為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截污納管,治本清源,分別建成工業園區、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區”32個、210個,分別占年度計劃的106.7%、105%。
省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浙江將持續深化“五水共治”和“河長制”,全面實施飲用水水源保護、城鄉污水處理能力等“美麗河湖十大提升行動”,切實提升水環境質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