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最多跑一次”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蒼南縣做精做實審批服務,探索和實踐了智慧水利“一圖管理”云平臺建設,試行了防洪影響、水資源論證、水土保持“三合一”區域水影響評價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打造了審批改革的新模式,水利審批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群眾滿意度大幅度提升。
蒼南縣打破機制障礙,推進流程再造,把原分散在9個業務科室的審批事項統一歸集,全部授權到審批科承辦,同時打破部門條框界線,將水利審批許可事項整合到投資項目“一窗受理”窗口,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新模式,并將少量取水許可、水保報告表等一般高頻率審批事項全部下放基層受理,讓群眾在各鄉鎮便民中心即可就近辦理。
蒼南縣水利局實行了區域水保環評聯審改革,出臺“區域水保+區域環評”聯合評估評審工作方案,建立聯合評估制度,建立水保環評審批清單,以工業園區、特色小鎮、小微園區為重點,實行整個區域水保方案、環評報告一次性捆綁評估(評審),區域內具體項目統一登記備案監管。循環經濟小微園13家企業申請水保、環評手續,原來需要編制26本報告,申請審批26次,現在只需一次性辦理即可,審批時長縮短至3天。
同時,蒼南縣以綠能小鎮作為改革試點,將防洪影響、水土保持、水資源等三項涉水項目專題評價論證,合并為一個區域性的水影響綜合評價,由園區統一編制“三合一”報告。入園企業按照設定的涉水準入條件、建設標準,開工前承諾按規定落實,一本報告,多次適用,極大縮短辦理時限,節約費用支出。
蒼南縣強化系統整合,實行“一圖管理”。通過現場調查測繪、實地采集等手段,全面摸清全縣所有河道、水庫、山塘、水塘等基礎信息,將涉水信息全部落圖入庫,構建“蒼南水利大數據倉”,再結合“互聯網+”政務服務,進行涉水項目在線智慧審批。實現“一圖可查、一圖比對、一圖共享、一圖管理”網上應用,讓數據多跑,有效推進業務處理便捷化、高效化。眾多項目審批從申請到備案成功,最快僅需1~2個小時,實現了業主一次不用跑,費用一分錢不用花。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