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環保小衛士”暑期特別活動火熱開“跑”!
/
浙江在線杭州7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秋杰)今天,一年一度的“浙江環保小衛士”暑期特別小隊實踐活動伴隨著杭州的高溫再次火熱開啟。作為“奔跑吧,環保小衛士”系列活動的第一天,圍繞“綠水青山總關情”主題,來自杭州夏衍小學、學正小學等學校的30余位環保小衛士以小隊活動的形式在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的“科技+”青少年科普訓練營(以下簡稱科技+)中開啟闖關互動。
去年環保小衛士在貼沙河畔、在西湖博物館、在“五水共治”主題公園……挑戰“高溫”;今年“浙江環保小衛士”與共青團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工作委員會合作推出“奔跑吧,環保小衛士們!”暑期特別活動,融入“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當前熱點環保話題,在實驗室中開啟環境科學知識“充電”之旅。
簡短的破冰小游戲后,環保小衛士們進入實驗室領取闖關地圖,迅速投入了挑戰中。他們需在規定的時間里找到地圖上標注的八個闖關儀器,動手操作并在大學生志愿者的講解下了解其原理。
在闖關地圖上,記者看到了窺視無窮、彈性碰撞球、夢幻點陣、同自己握手、輝光球和飛機升力等項目,浙江理工大學理學院“科技+”的活動負責人周炎振告訴記者:“這些闖關項目里蘊藏了豐富的光學、力學、電學、數學等多種知識,互動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主要還是希望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傳遞科學知識,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學習。”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僅是孩子們,許多家長也都“玩”得不亦樂乎。
“‘五水共治’說的是哪‘五水’?”“我們常說的垃圾分類到底分哪幾類?”離開了“科技+”的星空教室,一堂趣味環保課開啟了環保小衛士的環境科學“頭腦風暴”。
夏衍小學清風小隊的幾位帶隊家長今天也在后排聽講當了一回學生,她們告訴記者:“對于孩子來說這樣的科普課非常有必要,這些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的小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很多連我們家長都不太清楚。”
媽媽們紛紛表示,平時在家中也會讓孩子把可樂瓶、廢紙箱等可回收垃圾單獨存放,但還是缺少對于垃圾分類的系統化教育,本來也許只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暑期社會實踐任務來參加活動,而活動過后,卻深深體會到了家庭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隨后,在“科技+”大學生志愿者的指導下,環保小衛士與爸爸媽媽一起動手,用棒冰棍、卡紙等材料制作風帆車,用巧手匠心讓廢舊物品“變身”酷炫科技小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