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薯類 奇跡無限 環保小衛士玩轉浙江農林大學農業文化節
/
浙江在線5月2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秋杰)本周,“浙江環保小衛士”生態環境科學探險之旅來到了浙江農林大學,環保小衛士們參與了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舉辦的第七屆農業文化節暨第三屆薯類科技文化節(以下簡稱“農業文化節”)的啟動儀式,見證了農業文明這個古老文化在現代科技下的“奇跡重生”。
系上金絲帶 我們是農業文化“小使者”
一下車,環保小衛士就系上金絲帶,步入了農業文化節啟動儀式的現場。
2012年以來,浙江農林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以“傳承農耕文化,做優特色文化”為目標,以“愛農、學農、為農”為主題,結合春耕和秋收時節為重要節點,以“農業文化節”為統一平臺,廣泛開展農業宣傳、科普、體驗和實踐活動。如今,“農業”這個詞對于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而言是陌生的,但其實中華民族傳統農耕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內涵,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在現代有機農業中充分展現出來。農業文化節是環保小衛士們人生中一次難忘的回憶,或許學校里常有藝術節、科技節、美食節,但一個純粹屬于農業的文化節卻是孩子們從未經歷過的。
本次農業文化節結合薯類科技文化節舉辦,在啟動儀式結束后,浙江農林大學薯類作物研究院的陸國權教授為環保小衛士們帶來了一堂特殊的植物生態公開課。在陸教授生動的講述中,環保小衛士見識了世界各地不同品種不同顏色的薯類,在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師生的手中,這些薯類可以變成美味誘人的小零食、小甜點;也可成為食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劑;不少薯類植物還是“顏值爆表”的觀賞性植物。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杯h保小衛士們剛一走出會場,就來到了田間地頭,這一次他們開啟了全新“領域”——百草園。在孩子們的印象中,中藥都是黑黑的非常難喝的東西。而在中藥學專業大學生講師的介紹下,環保小衛士們第一次學習了中醫養生的知識,親眼看到了中草藥的“真身”,并嘗試采摘收集。
“這些俗稱夏枯草,看現在臨近夏季,它們就呈現出枯萎的樣子。我們常喝的各種涼茶里就有夏枯草,清熱去火的‘神器’!”大學生講師介紹道。
板藍根不僅可以預防感冒還是古人扎染布料的“好幫手”;韓國烤肉里用于調味的紫蘇原來長成這樣;皂莢樹上有長長的尖刺,但它的果實卻可以搓出泡泡用來洗衣服;山楂還在樹上的時候是倒長的……植物王國的冒險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驚嘆中結束了。
“我在百草園看到了許多植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烏梅,酸酸甜甜的味道,很好吃。”環保小衛士汪佳玲告訴記者。
被“玩壞”的薯類 實驗室探秘精彩繼續
百草園中的奇妙探險后,又到了環保小衛士們每期最期待的環節——實驗室探秘。
塑料瓶里究竟裝了什么可以把氣球“吹炸”,是瓶子有了“超能力”嗎?用糖水在紙上寫下的秘密文字,經過火焰烘烤就能現形,這又是為什么呢?
在浙江農林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的實驗室里,環保小衛士們個個化身成為大魔術師,一同見證奇跡!
“瓶子沒有‘超能力’,是瓶子里的小蘇打和醋反應后產生氣體吧氣球‘吹胖’了?!杯h保小衛士胡語欣告訴記者。
那么檸檬水寫下的“隱形文字”現形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環保小衛士汪心悅講解說:“我們常常會發現吃不完的蘋果放一會兒就會像生了‘銹’一樣變色,那是因為蘋果中所含的酸與空氣發生了氧化反應。其實本實驗的原理和這個很相似,糖水中含有的糖分也會被空氣氧化,而火焰更是加快了氧化速度和程度,所以就會看見白紙上自己寫下的字啦?!?/p>
隨后,契合薯類科技文化節主題,環保小衛士們以薯類作為原材料,在大學生講師的幫助下,發揮創意,動手制作了紫薯蛋撻、紫薯餅干、紫薯小饅頭等美味食物。
實驗不停,探秘不止,“浙江環保小衛士”生態環境科學探險之旅還在繼續,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