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浙江、上海兩地的百余戶綠色家庭共筑心中古橋、走橋祈福、傾聽橋文化故事,共享新美曹橋田園新城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果。
共開展了“心中古橋”百人造橋活動、“飄香米飯”親子野炊活動、“橋邊許愿”祈福活動、“幸福采摘”農耕活動和“美麗鄉村”巡河活動。
馬廄村是平湖地區歷史最為悠久、底蘊最為深厚的古鎮之一,這里不僅流傳著齊景公的傳說,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手馬燈的發源地。
為紀念省重點文保單位馬廄廟大橋重建90周年,一座由環保紙材1:10比例大小打造的馬廄廟大橋現身活動主場地,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重現當年馬廄廟大橋造橋盛況,采用環保紙材打造古橋模型,同時采用平湖特色的西瓜燈刻橋等形式同步“造橋”。
被外賣快餐包圍的你,多久沒有品嘗過山野自然間的美味了?這是一份江南水鄉人獨有的飄香記憶。
鄉關何處、橋邊故鄉,在曹橋,橋梁作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龍王村浜進行蔬果采摘,感受食物上餐桌前所需經歷的過程,明白食物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古橋遺韻與綠水青山在這里完美融合,走進“新美曹橋”的動人畫卷,成為全民護水的民間河長隊伍。
馬廄廟大橋位于馬廄廟鎮西端,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天啟《平湖縣志》即有“廄馬橋”記載,光緒《平湖縣志》載有“馬廄廟橋光緒年間重修”,現橋為民國十八年(1929)重建。橋全長34.2米,寬3.14米,正中高6.32米,全部由花崗巖建成,橋身高大,氣勢雄壯,結構嚴密,橋姿優美,為江南水鄉典型中型石拱橋。
沈莊橋位于曹橋街道九里亭村(原愚橋村地界),現為平湖市文物保護單位,東西向橫跨沈莊塘,西堍即嘉興地界。該橋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系單孔石拱橋,全長30米,橋面寬3米,拱券跨徑8米,采用并列分節縱聯砌置法。
觀音橋俗稱“紅觀音橋”,現為平湖市文物保護點,清乾隆時期稱“尼觀音橋”,位于曹橋街道嚴家門村。系三洞梁式石板橋,橋南偏西20度走向。全場23.5米,寬1.6米,南北各有階石6級,橋面由9塊長條石分三組鋪成,中間兩橋柱各由3塊長條石并列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