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今天,由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組織的“美麗河湖 詩畫江南”集中采訪活動記者見面會暨啟動儀式在風光旖旎的湘湖湖畔舉行。
“美麗河湖 詩畫江南”集中采訪活動 沈煥壯/攝
眾所周知,浙江是江南水鄉,省域內河流眾多、水系發達。近年來,“美麗河湖”建設作為譜寫美麗浙江建設新篇章的關鍵舉措,各市、縣大都將“美麗河湖”建設工作納入政府民生實事或重點工作清單,使得美麗河湖在浙江大地上不斷呈現,成為了城市的重要“會客廳”、鄉村的“聚寶盆”。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實施182條(個)美麗河湖建設,已有158條(個)美麗河湖完成基礎建設,完工長度1895公里,湖泊面積55.2平方公里,完成投資20.6億元,其中127條已完成市級驗收,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今天,來自浙江省11個地市的治水辦(河長辦)推薦了各自地市的“美麗河湖”,浙江省的“美麗河湖”建設究竟有哪些看點?
制度體系創新助力“美麗河湖”建設
2019年,按照“全域化、高質量”的目標要求,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水利廳聯合發布了《浙江省美麗河湖建設行動方案(2019-2022年)》,明確了近期“美麗河湖”建設的目標:以4年時間,高質量推進全域“美麗河湖”建設,實施“百江千河萬溪水美工程”建設,即打造100條縣域美麗母親河、1000條城鎮特色美麗河湖、10000條鄉村美麗河湖,實現河湖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形成全域大美河湖新格局。
除此之外,《浙江省美麗河湖評價標準》《浙江嘉興運河灣濕地公園保護管理辦法(試行)》《麗水市飲用水水源保護誠信評價辦法(試行)》等條例也在制度體系層面為“美麗河湖”建設增加保障。
保障河湖安全與生態健康
“美麗河湖”首先是要美,但更為首要的是安全的美、健康的美。
省治水辦(河長辦)副主任、水利廳副廳長楊炯分享道,新昌黃澤江,以筑牢防洪安全底線作為“美麗河湖”打造的出發點,去年建成后,今年安全渡過13級臺風“利奇馬”的嚴峻考驗,并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保障民生安全的新時代“網紅點”;德清下渚湖推出“河湖健康體檢”,浦陽江試點推進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溫州瑞安曹村港新河“大澇區”變“幸福河”等,都是流域生態治理模式創新的好做法。
美麗河湖看浙江(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在加強河湖生態健康上,寧波引入PPP模式治理內河,湖州將養殖尾水循環利用、進行河湖健康評估,舟山推出水下森林、曝氣等水生態保護修復處理工藝,并對河庫全流域綜合治理,各個城市在在保持水質穩定、提升水質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上有了明顯提升。
創新管理 智慧化管控
為了更好地開展“美麗河湖”建設,浙江省各地市創新管理,展開智慧化管控,利用大數據云平臺實行河湖“一張圖”管護,推進河長信息、河湖檔案、工程建設集中管理;推進衛星遙感、全景照、航拍圖、視頻、水情、水質等動態監測。如湖州德清河湖展開信息化管護,金華義烏引入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智能化運維管理,衢州衢江開展“終水回田生態消納再利用”項目,臺州美麗河湖清淤輪疏機制,各地充分推進沿河暢游、水文化景點、休閑、農家樂等宣傳推介,在加強管理的同時為群眾提供水文化科普服務,實現電子化管理。
梳理河湖文化 講好河湖故事
以杭州為例,拱墅區環河健身綠道實現一網通,這是全國、全省首個全線貫通的沿河廊道,既能讓人順著美麗河道游覽現代的綜合體,又能沿著運河聆聽古老的杭州故事;還有江干區的環丁水系,這是人與水的和諧共生完美體現,它講述著“二十四孝”的丁蘭刻木事親感人故事,記錄著“設計-施工-養護”一體化治理模式的治水新實踐。
當然,溫州永嘉楠溪江“山水詩之路”、嘉興海寧洛塘河“水文化”、紹興嵊州“詩畫剡溪”、麗水“治水好聲音”,同樣梳理著各地的河湖文化,講述著新時代的河湖故事。
我們看到,全省各地都結合區域實際,不斷豐富著“美麗河湖”建設的內涵。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副主任施振強告訴記者,2020年美麗河湖建設計劃和未來規劃正在同步進行中,“美麗河湖”將成為詩畫浙江最美的生態底色。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