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幫扶不僅解決了我們原料來源的難題,破除了企業發展障礙,而且也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參與了浙江省的‘無廢城市’建設,為全省綠色發展貢獻了力量。”近日,在生產原料問題解決后,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陳陽貴董事長舒了一口氣。
該公司生產原料問題解決得益于浙江省環保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提供的科技幫扶。浙江省環保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成立于2009年,依托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浙江省環科院)開展科技創新服務活動,負責全省生態環境科技幫扶行動協調和調度等日常工作,助力地方政府和企業解決急難愁盼的高質量綠色發展難題,獲得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近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更是在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會議中推介浙江省環保公共科技創新服務的工作經驗做法。
部長的推介緣于浙江省環保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一以貫之,持續推進科技幫扶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顯著成效。近年來,浙江省環科院先后組織300名專家赴14個市縣開展駐點幫扶,參與各類生態環境領域科技服務活動300多次,服務基層單位和重點企業200余家,解決環保熱點難點問題100余項。
杭州市大洋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遇到的生產原料問題便是該平臺解決的眾多環保熱點難點問題之一。
據了解,該公司是一家從事化學原料制造企業,主要生產無機鹽產品,是碳酸鉀市場上的主要供應商,隨著“俄烏戰爭”以及全球供應鏈的變化,導致國內鉀資源短缺,嚴重影響了公司生產經營。
正當企業一籌莫展之時,得知情況的浙江省環科院幫扶團隊主動上門對接,結合調研中發現的廢鹽填埋等鉀資源浪費情況,提出了通過廢鹽資源化利用解決鉀原料緊缺問題的對策建議,并現場開展了廢鹽資源化利用研究工作。
經過深入研究、反復論證,浙江省環科院幫扶團隊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量身打造了廢鹽資源化利用方案,優中選優給出了廢鹽氯化鉀提取技術。
“該技術氯化鉀含量可以控制在93%以上,TOC可以控制在300mg/kg以下,既高效又環保。”在聽到幫扶團隊的介紹后,杭州市大洋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壓在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當即決定投資7000萬建設副產廢鹽綜合利用生產線,提取氯化鉀。
眼下,該公司正加緊建設副產廢鹽綜合利用生產線,推動企業實現生產自給自足、發展綠色低碳。
與杭州市大洋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樣,近期得到浙江省環科院科技幫扶的還有嘉興市固體廢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
“我們1號焚燒線因運行時間長、工藝設備老化、尾氣排放不穩定等因素目前已停止使用,現在想將這條焚燒線重新利用起來,往資源化利用方向轉型。不知道要怎么做。”該公司負責人向浙江省環科院幫扶團隊求助道。
“可以依托大氣治理,探索開展活性炭資源化利用”“對照當地固廢處置缺口,謀劃焚燒線改擴建”……針對企業的求助,參與幫扶的專家們紛紛給出了對策建議,讓企業進一步明晰了下一步轉型發展方向,也得到了企業的紛紛點贊。
除了上門送技術、送方案,浙江省環科院還聯合省內高校定期組織開展生態環境科技報告會,定期發布環保白皮書,推動環保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浙江)中心建設,優化提升省重點實驗室,加強項目聯合研究攻關,整合外部資源,促進‘政產學研用’融合發展,不斷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浙江省環保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理事長、浙江省環科院黨委書記、院長張勝軍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