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推進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推動漁業和糧食產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日前,市政府出臺《湖州市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方案提出,到2021年,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15萬畝,示范區畝均增收2000元以上,實現“一田兩用、一水雙收、漁糧共贏”,打造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市。
今年以來,我市各區縣廣大鄉鎮農村掀起了稻漁綜合種養的熱潮。其中面積100畝以上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達到35個,涌現了一批如“稻-鱉”“稻-小龍蝦”“稻-青蝦”“稻-蟹”“稻-鰍”等綜合種養模式。實踐證明,與單純種植水稻相比,稻漁綜合種養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減少30%、農藥使用量減少50%以上;與池塘養殖相比,餌料系數減少30%以上。為著力提升稻漁產業發展的規模、質量和效益,走出具有湖州特色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科學發展路徑,我市將通過實施“百千萬”示范工程、種業配套建設、優化集成種養技術模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稻漁品牌營銷五大重點工程,大力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發展,實現規模化開發、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運作。
據悉,我市將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創建穩產高效、生態循環、標準規范、特色鮮明的稻漁綜合種養萬畝特色鄉鎮、千畝專業村、百畝示范主體,推動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并示范帶動周邊農業主體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到2021年,創建萬畝特色鄉鎮5個、千畝專業村20個、百畝示范主體100個;加強水產“育繁推一體化”建設,創建一批小龍蝦、青蝦、中華鱉、澳洲淡水小龍蝦等水產良種場和繁育示范基地,增強稻漁綜合種養基地的苗種供給能力。建成水產苗種繁育基地20個以上;分品種制定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標準,形成一批可推廣應用的科技成果,提高農業主體的技術水平。優化集成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10個以上;引導企業、協會為農業主體提供農資供應、技術指導、病害防治、產品營銷等社會化服務,探索試點稻漁綜合種養保險,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抗風險能力。培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化聯合體10個以上,引育從事稻漁綜合種養的專家、大學生、漁二代、農創客100人以上;同時,大力實施稻漁綜合種養“三品一標”認證,培育具有湖州特色的“稻漁米”“稻田漁”等知名稻漁品牌,大力發展稻漁產品電子商務,延長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鏈,著力提升稻漁產品加工能力,發展稻漁文化、稻漁飲食為特色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培育稻漁品牌5個以上,培育以稻漁綜合種養為特色的休閑農業(漁業)示范基地10個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