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樹與看樹雖一字之差,但折射出的是發展理念的嬗變。通過植樹造林,養樹護樹,建設綠色生態吸引游人,創造價值,增加財富,讓大樹的經濟價值延伸。
近日有媒體報道,2017年,我國森林旅游再創佳績,全年游客量達到13.9億人(次),占國內旅游總人數的28%左右,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15萬億元。
統計顯示,2012年~2017年,全國森林旅游直接收入從618億元猛增到1400億元,年增長率保持在18%以上;5年接待游客量累計達到46億人(次),年均增長15.5%,實現了從砍樹到看樹、從賣山頭到賣生態、從賣木材到賣景觀的歷史性轉變。
我國林區從過去主要靠砍樹經營木材嬗變成種樹護林,大力發展綠色森林旅游,這種巨大變化所彰顯的是森林經濟豐富的價值鏈及廣闊前景。森林旅游的產業鏈很長,旅游只是一個“龍頭”,所舞動起來的“龍身、龍尾”包括森林種植養殖、森林食品、森林醫藥、森林養生等。森林旅游快速發展不僅直接創造經濟效益,而且也拉動了食品、養殖、藥材等相關林下產業的蓬勃發展。做足做好森林旅游這篇大文章,讓“龍頭”活起來,就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實現森林經濟最大價值化,讓林業工人致富。
森林旅游要做實做大做強,關鍵要呵護好綠色生態,保護好綠樹這個“聚寶盆”,讓森林這個天然大氧吧成為游客向往的健康驛站。2017年夏天筆者去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旅游時,當地導游風趣地介紹說:“過去我們這里靠砍樹賣錢為生,現在靠護林吸引游客看樹致富。”這句話非常形象、生動,砍樹與看樹雖一字之差,但折射出的是發展理念的嬗變。
從砍樹到吸引游人看樹,展現的是一種綠色旅游經濟的勃勃生機。在崇尚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的今天,樹的價值越來越大,砍樹賣錢雖然能增加財富,但資源是有限的,樹木只會越伐越少,直至枯竭,靠賣樹換取財富最終必然竭澤而漁。看樹則是通過植樹造林,養樹護樹,建設綠色生態吸引游人,創造價值,增加財富,讓大樹的經濟價值延伸。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方面,樹木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能夠凈化空氣,涵養水分,調節氣候。
從砍樹到看樹,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的生動詮釋,非常值得資源枯竭性地區學習與借鑒。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才有光明前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