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綠富美”浙江:振生態經濟之翅 續可持續發展之夢

發布時間:2017-12-31 16:13: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見習記者 張煜歡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從“八八戰略”中提出打造“綠色浙江”,大力治水治污,到鼓勵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初步形成生態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多年來浙江始終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恪守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樹立起中國探索綠色發展之道的浙江樣本。

  2017年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首次公布了2016年度各省份綠色發展指數,公報顯示,浙江位列國內第三。

  十余年來,浙江成了名副其實的“綠富美”,綠水青山日漸成為其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

  綠色發展過去時:污水橫流不是全面小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七山一水兩分田”,浙江山河湖海皆備,擁有良好的生態優勢。但在過去,忽視生態保護下的好山好水,與幸福生活間鴻溝漸深。

  錢塘江是浙江的母親河,在錢塘江源頭開化縣齊溪鎮有一條馬金溪。在多年前,這里的河水還未曾流淌出金光粼粼。“2013年前后我剛來這里時,馬金溪堤防損毀、護岸殘缺。”馬金鎮黨委書記、馬金溪鎮級河長何萬彬回憶道,“不過短短兩三年,通過綜合施策、流域治理等,開化累計完成馬金溪河湖庫塘清淤近93萬立方米,老百姓居住環境得到了質的改善。”

  不止開化有了新變化,在浙江轟轟烈烈的治水戰下,截至2017年12月,浙江58個縣控以上劣Ⅴ類水質斷面和16455個劣Ⅴ類小微水體已全部完成銷號,11個市已通過復核驗收。

  對于浙江來說,腰纏萬貫、污水橫流不是全面小康。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蛻變也由此發生。

  “土墻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不嫁下姜郎。”這首鄉間童謠描述的是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的過往。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窮困的下姜村村民“伐薪燒炭”,村里山林資源迅速減少。從2003年起,下姜村開始正式推廣使用沼氣,同時配套改造衛生間、豬圈等。目前,下姜村全村都安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再也沒有人砍伐山林。

  下姜村的荒山蔥郁了,馬金溪的河水又復澄清,都是浙江生態建設的縮影。雖是溫婉江南,但浙江面對生態治理亦有“鐵腕”行動。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6月,浙江環保部門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46436件,罰款22.09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占國內總量的10%以上。2017年6月,浙江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省級層面公檢法機關在省環保廳全面設立聯絡機構。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正逐漸成為“綠富美”浙江的真實寫照。

  綠色發展進行時:美麗化作生產力

  如今,綠水青山已是浙江“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重要平臺。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推進浙江全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安吉縣是有名的竹鄉,該縣獨辟“綠”徑,開發竹子、白茶和轉椅等綠色產業,真正實現了“向生態要效益”。“我家里共種了200畝茶葉,每畝純收益在8000元以上,村民們都靠這片葉子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在有“中國白茶第一村”美譽的安吉溪龍鄉黃杜村,茶農阮波自豪地講述著發展茶產業帶來的變化。

  一葉茶葉可以點亮生態農業,而一車豬糞可以催化生態工業。

  在金華金東區的一個生產車間內,一車車豬糞和稻殼通過原料低溫限氧、熱裂解處理等工序,加工成為一袋袋炭基肥料。這種綠色產品受到了日本等國客戶的青睞。

  作為旅游大省,浙江在強化綠色生產力的同時,也在積極適應綠色消費潮流。

  2015年,仙居縣獲批浙江省首個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這里山好水好,風景如畫。”“兩卷”高端民宿開在仙居縣淡竹鄉,投資人李愛芬如是說。目前,淡竹鄉內累計開辦民宿160家,年帶動村民增收10余萬元。

  在綠色消費潮流下,風景美生態優的浙江迎來了旅游紅利。2017年1至10月,浙江全省旅行社接待國內游客1426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20.1億元,同比增長12.4%。

  “只有達到生態綠色化、經濟綠色化、人的綠色化這三者的和諧統一,才是真正的綠色發展。”浙江省生態經濟促進會會長沈滿洪如是說道。

  綠色發展未來時:生態經濟躍入新時代

  如今,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了生態經濟的新目標。

  其中,以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等為代表的新興綠色產業發展蓬勃,正逐步邁向萬億產業。

  根植于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富春江畔的桐廬縣近年打造起富春山健康城。“這里的環境、交通、配套政策,及中醫藥文化,都十分契合我們企業的定位。”上海某投資公司發展部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在此建立一座江南養生文化村。

  山水可以滋養體魄,也可熏陶藝術,展開無窮創意。距離麗水市區23公里的古堰畫鄉,經十年精心培育、統一規劃,孕育出了麗水巴比松畫派,目前畫派群體已達300余人,畫廊企業49家。

  “綠色發展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反思與創新,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等方方面面,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綠色變革。”浙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鄭燕偉表示,新時代下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社會財富。

  從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綠色發展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被提到了史無前例的重要位置。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也對綠色浙江做出展望:“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水體黑、臭、臟等感官污染全面消除,空氣優良天數明顯增加,江南水鄉風光更加秀美。”

  可以看到,綠色發展正在鋪就浙江百姓未來的幸福之路。

標簽:污水;過去時;小康;浙江;綠色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生態經濟責任編輯:朱斌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