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璇,嘉興市秀洲區高照街道運河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人員。自2021年4月至現在從事社區工作已有三年多。她通過個人的“大腳板”走遍轄區的角角落落,在瑣碎平凡的工作中發光發熱。
從事垃圾分類工作以后,她蹲過垃圾房:手把手教老年人如何掃碼定點定時投放垃圾。她守過大件垃圾堆放點:提醒裝修師傅如何正確堆放大件垃圾。敲門走進居民家里發垃圾分類宣傳單,翻看垃圾桶更是常態化的日常工作。
在這三年多的工作中,黃超璇感促頗深地回憶:“三年前,小區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桶改房時,居民非常的抵觸,每日在居民群里吵架。作為在垃圾分類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每日頂著被罵,不厭其煩的勸導。隨著時間慢慢的過去,小區的環境變得更好更整潔,沒有隨處可見翻得亂七八糟的垃圾桶,也少了之前因為搶奪硬紙板的老太太們的“紛爭”。居民們開始認可垃圾分類,我的工作也干的更有意義了!”
除了傳統的“腳走口說”的工作方式上,她還結合現代人的社交方式:廣泛的利用微信、微嘉園、短視頻來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工作。線上線下,兩手抓,充分營造綠色環保的濃重氛圍。
她在社區、學校、小區、店面等開展過超50場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根據參加活動人員們不同的年齡層、職業、愛好策劃不同的活動方案,尤其擅長策劃“一老一小”的活動方案。在她眼里:老人是家里垃圾分類的主力軍,小朋友是祖國的花朵接受能力最強。做好“一老一小”的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可以起到以點帶面、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寓教于樂的活動受到居民們的積極參與,熱情回應,不知不覺地傳播了垃圾分類的理念和知識。
現在黃超璇所在的轄區:金都九月洋房和信達香格里都是垃圾分類示范小區。經常有居民在她面前感嘆:短短這么幾年的時間,垃圾分類從無到有,我們丟垃圾再也不“一鍋端”啦!
現在她又有了新的工作目標:讓居民們認識到“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將垃圾分類的更最準確,倡導居民養成健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助力嘉興市的“無廢城市”建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