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蕭山區將數字化改革作為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抓手,針對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特點,以“蕭山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為基礎,以垃圾分類“智能賬戶”為核心,走出了一條具有蕭山特色的垃圾智慧化分類之路。全區600余個小區、300余個行政村共計50萬余戶居(村)民及所有公共場所、運輸車輛、處置企業,均實現“一網統管”。
隨著蕭山垃圾治理走上數字化改革“快車道”,在針對住戶的垃圾分類管理執法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通過智能監管系統實現“非現場執法”特色做法,實現監管效果和效率的“雙贏”。
創新“智能賬戶”,實現垃圾分類精準溯源
蕭山區依托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通過智能化設備,為每一戶居(村)民設立垃圾分類專屬“智能賬戶”。通過智能芯片、二維碼、積分卡等載體,實時記錄每戶居民各類垃圾分類投放時間、分類情況、垃圾重量等數據信息,實現對前端分類行為的精準溯源、智慧計量。執法人員通過登錄系統后臺,可以讀取每一戶住戶的垃圾分類投放時間、次數、重量、準確度等信息,結合日、周、月、年的統計分析,實現對“戶”垃圾分類情況的科學評價和長期追蹤,為非現場執法提供依據。目前,全區50萬余戶住戶均接入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
依托系統研判,實現分類異常精準預警
蕭山區在“智能賬戶”全面接入分類信息的基礎上,依托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創設村社、鎮街、區三級共享子平臺,如寧聚藍·智社區、瀝MALL等,匯總所有住戶的分類信息,評價村社、片區垃圾分類開展情況。以片區垃圾分類平均水平為基礎,系統設置有“參與情況預警、分類質量預警、數據異常預警”等多條預警紅線。一個月的統計周期內,住戶分類情況低于紅線,系統便會觸發預警,自動向該住戶登記的手機號發送一條提醒短信,實現精準提示,督促住戶參與垃圾分類。目前,該項功能已在寧圍街道、瓜瀝鎮等數個鎮街推廣。
強化部門聯動,實現分類監管精準執法
蕭山區垃圾分類智能監管系統的預警平臺,與鎮街綜合治理“四個平臺”及城管執法系統實現信息互通。當住戶連續3個月均收到垃圾分類預警提示,但仍未見改觀時,鎮街職能科室及城管執法中隊可以根據系統顯示的戶號、分類數據等信息開展聯合行動。接到線索的執法人員將會同鎮街相關科室人員、社區、物業等工作人員,聯合上門進行針對性入戶宣傳,了解住戶實際情況,并進行又一輪垃圾分類宣傳。若住戶依舊未有整改,便會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除了對前端分類的監管,執法人員同樣可以通過蕭山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對“中途分類運輸”、“末端分類處置”兩大環節實現全天候、全過程監管。一旦出現車輛運輸路線偏離、車輛超載、處置進場量異常等情況,系統將實時預警、提醒執法人員實時介入處理。
蕭山區依托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形成了精準溯源、精準預警、精準宣教、精準執法“四位一體”的非現場執法模式。數智賦能垃圾分類,為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數據和線索支撐,有效節約了執法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實現了全域、全鏈條垃圾分類水平提升。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