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3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秋杰 攝影 陳婷)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對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來源于進入其中的第一次呼吸。近日,杭州市政府印發的《杭州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將建設特色風廊,促進大氣環境質量提升。
杭州市氣象局
“啥是風廊?”“對改善城市大氣環境究竟能起到怎樣的作用?”“風廊都在哪兒?”雖然早在2013年,杭州就開始進行城市風道的相關研究,并在國內首次綜合運用數值模擬、氣象觀測、多源遙感及精細建筑形態空間分析等方法對城市風道建設進行了數據模擬分析。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市民對風廊并不了解,甚至還有誤解。為此,記者前往杭州市氣象局,請教了環境氣象中心工程師俞布。
“風廊”其實類似一種空氣引導通道
聯接了城市的“作用空間”和“補償空間”
究竟啥是風廊,是一種建筑嗎?
俞布告訴記者:“許多國外的城市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氣候環境因素,如德國的斯圖加特,它在規劃設計之初,將城市中空氣流通較差,熱島、污染等‘城市病’較嚴重的區域列為作用區域;將城市中氣候環境相對好的空間列為補償區域保護起來,通過類似‘風廊’的空氣引導通道鏈接兩者,改善作用區域的環境。”
《規劃》中將錢塘江、苕溪、西湖、湘湖、金沙湖以及杭城周邊山坡地、峽谷以及山隘出口等地列為“干凈”風源。結合當地主導風向、通風能力、通風潛力,在“干凈”風源和城區、工業區等熱中心組團之間研究構建特色的一級通風廊道的可行性,并輔以二級通風廊道和空氣引導通道,從而調整城市熱力結構,緩解城市熱環境。
所以,特色風廊并不是一個實體的建筑,它與城市的規劃和未來發展密不可分。
風廊建設并不是簡單的“引風入城”
它應與城市總體設計規劃相結合
那么,風廊到底如何建,是需要“拆出”一條通風道嗎?俞布馬上就否定了這種說法:“拆了就一定會有風嗎,拆除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氣候破壞和影響又如何補償?我們強調,特色風廊的建設一定是落在規劃上的,在城市總體設計規劃時提前將合適、穩定、清潔的通風區域預留保護起來,而不是直接‘建設’、甚至‘拆’出一個風道,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俞布向記者展示杭州通風廊道的規劃建議圖
“所以說,在我看來氣候資源就像生態環境資源一樣,也是一種非可再生資源,一旦被破壞,其區域內的生態特征、氣候穩定度、生物多樣性都會受影響,再想要恢復非常困難,這也是我們這項工作的意義所在,更多地著眼于規劃,為城市預留出呼吸的空間。”俞布介紹說,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利用長達56年的氣象觀測資料,491個自動監測站的數據,劃分了風區;使用了108個天氣個例形成典型年,通過氣象數值模擬和氣象觀測結果的比對,分析了城市熱壓、風環境,最終給出了一個三級通風廊道的理論規劃方案。
夏季一級通風廊道規劃建議圖
杭州一級、二級通風廊道及空氣引導通道設置意向圖
俞布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杭州也陸續將風廊建設工作融合在諸多城市規劃和改造的工程中,如錢江兩岸景觀提升、運河沿岸景觀提升和杭州城市總體設計規劃等。
特色風廊或是一劑良藥
應對治氣深水期更需全民動員
近年來,杭州的大氣環境質量雖明顯改善,但《規劃》中也坦承,當前杭州的大氣污染治理進入了深水區,對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標準仍有差距,空氣質量指數(AQI)超標天數較多,與公眾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尤其秋冬季PM2.5和夏秋季臭氧濃度超標,是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瓶頸。
接下來,杭州以2015年為規劃基準年,將通過二十年時間的努力,使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包括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PM10、PM2.5等6項主要大氣污染物全面穩定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使廣大市民盡情享受藍天白云、空氣清新的好天氣。
俞布表示,與強化工業廢氣治理、加快治理車船尾氣和揚塵灰氣等措施一樣,特色風廊的建設也是一種提升大氣環境質量的手段,但仍需要多措并舉,共同作用。
單純地用“引風除霾”這樣的詞匯概括風廊的作用效果顯然是不嚴謹的,俞布說:“城市通風廊道的規劃對于城市大氣環境的改善、保濕降溫,一定是有幫助的,城市風流通環境改善了,流通性增大了,城市污染物的自凈能力自然會得到提升。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城市污染的改善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密切相關,減少排污、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選擇綠色低碳生活,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城市大氣環境的改善者。”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