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三化四分和兩網融合主題研討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浙江在線10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昨天,以“大趨勢 大未來”為主題的垃圾分類三化四分和兩網融合主題研討論壇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杭州市基層垃圾分類管理者代表約300余人參與了本次論壇。
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彭保華致詞并作主題發言,他對垃圾分類基層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了分析和解答,并號召全市垃圾分類基層管理者們,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杭州“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而努力。此外,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總工王克虹、浙江財經大學教授楊雪鋒、杭州市容監管中心副主任張琳,分別圍繞“我國生活垃圾分類政策與實施情況”、“垃圾分類的行動困境、治理邏輯與實踐模式”、“杭州市垃圾分類推進情況”進行了主題分享。
2000年6月,杭州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8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已逐步建立完善了生活垃圾治理法規、政策體系。2014年,創新提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概念,將垃圾分類工作的重點從小區分類調整為“前端抓分類減量、末端抓能力建設”,不斷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初步探索出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杭州模式”;2015年,被住建部等五部委評列為全國第一批垃圾分類示范城市。
杭州市容監管中心副主任張琳
張琳介紹道,截至目前,杭州市開展垃圾分類生活小區2754個,各機關、事業單位2036家,覆蓋率達到90%以上,并創建垃圾分類示范小區122個。張琳表示,垃圾分類工作,必須“政、企、社”聯動,共同參與,把“綠”的理念植入市民內心,才能逐步形成人人動手的良好氛圍。
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浙江聯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運環境”)產品總監蔡翀現場展示了垃圾分類“聯運四化全服務4.0模式”,即全主體覆蓋、全過程服務、全產業鏈運營,和智慧化、片區化、產業化、定制化,通過“前端分類智慧化、過程管控可視化、因地制宜減量化、收運處置一體化”,實現垃圾分類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
“位于杭州市余杭區的一個智慧垃圾分類一體化項目,覆蓋了余杭街道、南苑街道、臨平街道等多個轄區,共計58000余戶居民,根據建筑特點、居民投放習慣,對垃圾分類箱安放位置、箱體數量進行合理布局,加之以宣傳引導,大大提高垃圾分類正確率。”蔡翀說道。據統計數據顯示,實施智慧垃圾分類項目后該區垃圾分類達到90%以上,資源化回收率達到8%以上。
浙江聯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
“三化四分”展區,是2018中國(浙江)環保博覽會五大板塊之一,展會現場一排紅藍綠灰智慧垃圾分類箱體和一臺無人清掃車吸引了過往人群的眼球。聯運環境工作人員為觀眾們演示了無人清掃車的作業過程,全程無須人員操控,車輛就能自動作業,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
“聯運環境”董事長王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垃圾分類看起來簡單,但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既要有技術力量支撐,同時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強大的運營能力,缺一不可。“目前,我們在國內的100多個城市、有接近400個項目在運營,用戶數量在200萬以上,年回收量達60余萬噸,因此我們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這也為將來的發展提供數據分析基礎。”與此同時,王永表示,垃圾分類關系到千家萬戶、關系到每一個人,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顯得尤為重要,讓大家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是實現源頭分類的關鍵。